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天行的意思、天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天行的解釋

(1).天體的運行。《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孔穎達 疏:“行者,運動之稱……天行健者,謂天體之行晝夜不息,周而復始,無時虧退。” 唐 韓愈 《重雲李硯疾贈之》詩:“天行失其度,陰氣來幹陽。重雲閉白日,炎燠成寒涼。”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夫天行不能無歲差,況鬼神乎?”

(2).任自然而行。《莊子·刻意》:“聖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郭象 注:“任自然而運動。”

(3).猶天命。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二章:“談命運者僅付天行,信因果者隻嗟劫數。”

(4).指流行病。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廣知》:“船底苔,療天行。” 元 無名氏 《凍蘇秦》第二折:“又誰知遇天行染了這場兒病疾,險些兒連性命也不得回歸。”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千金藤》:“﹝千金藤主治﹞霍亂中惡、天行虛勞瘧瘴。”《古今小說·月明和尚度柳翠》:“ 柳宣教 感天行時疫病,無旬日而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天行"是漢語中具有多層意涵的複合詞,其釋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分析:

一、天體運行規律 古籍《周易·乾卦》最早記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此處"天行"特指日月星辰的周期性運轉規律。漢代鄭玄注疏《周易》時解釋為:"天道轉運,晝夜更疊"(來源:中華書局《周易譯注》)。這種釋義成為後世理解自然法則的哲學基礎。

二、流行病學概念 中醫典籍《傷寒論》提出"天行溫疫"概念,指具有強烈傳染性的時令疾病。明代醫家吳有性在《溫疫論》中強調:"天行之病,乃天地異氣所感"(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中醫基礎理論》),揭示古代對流行病傳播規律的認知。

三、自然哲學範疇 宋代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引申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将"天行"提升至自然規律層面(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朱子全書》)。這種釋義在現代漢語中仍用于表達客觀規律不可違背的特性。

四、特殊名稱使用 作為人名使用時,"天行"承載着《楚辭·九歌》"乘龍兮辚辚,高駝兮沖天"的進取意象(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多見于文學作品中的角色命名,寄托對剛健精神的追求。

網絡擴展解釋

“天行”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該詞的主要解釋及具體應用:

1.天體的運行(核心含義)

指宇宙星辰的自然運轉規律,最早見于《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孔穎達注釋為“天體晝夜不息,周而複始”。此義強調自然界的永恒運動,常被用于哲學或文學中,如清代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讨論天行與鬼神的關系。

2.順應自然而行

源自《莊子·刻意》:“聖人之生也天行”,郭象注“任自然而運動”。此義體現道家思想,主張遵循自然規律行事,與“人為幹預”相對。

3.流行病(古義)

古代文獻中代指傳染性疾病,如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船底苔,療天行”,元代雜劇《凍蘇秦》也提到“遇天行染病”。此用法現已罕見,多見于古籍。

4.天命、自然規律

引申為不可抗拒的命運或宏觀規律,如康有為在《大同書》中提及“天行”與因果的關系。現代語境下多用于抽象表達,如朱光潛“法天行健,自強不息”。


補充說明

如需更完整古籍用例或語義演變,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挨雜安插炳贲兵律博名補救巉剝呈子陳家紫粗心大意登科第杜甫風禾盡起風牛奮力符劾富實附慰甘馔隔句構綴古篆海說神聊橫求紅橋講演矜恃積雪刻刀快子曠古一人樂道安貧良時鱗片利他主義露店每人末生磨旋牛疫噗楞楞清玩瑞露孺慕孺童塞北掃難繕緝舐犢情深守吏霜氣橫秋朔氣司詞隨文析義損懷謂予不信問心烏錥小識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