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紅色之橋。 唐 張說 《清明日诏宴甯王山池賦得飛字》:“緑渚傳歌榜,紅橋度舞旂。” 唐 白居易 《新春江次》詩:“鴨頭新緑水,雁齒小紅橋。”
(2).橋名。在 江蘇省 揚州市 。 明 崇祯 時建,為 揚州 遊覽勝地之一。 清 王士禛 《紅橋遊記》:“遊人登 平山堂 ,率至 法海寺 ,舍舟而陸,徑必出 紅橋 下。橋四面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間,菡萏作花,香聞數裡,青簾白舫,絡繹如織,良謂勝遊矣。” 清 王士禛 《浣溪沙》詞:“北郭青谿一帶流, 紅橋 風物眼中秋。緑楊城郭是 揚州 。” 清 趙翼 《清明前二日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詩:“ 紅橋 南北渺風漪,處處名園互鈎絡。”
“紅橋”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指紅色的橋梁,常見于詩詞意象。如唐代張說《清明日诏宴甯王山池賦得飛字》中的“紅橋度舞旂”,白居易《新春江次》中的“雁齒小紅橋”等,均以紅橋描寫自然景觀。
特指揚州紅橋
位于江蘇省揚州市,建于明崇祯年間,是清代文人雅士的遊覽勝地。王士禛《紅橋遊記》記載其“遊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陸,徑必出紅橋下”,納蘭性德詞作《采桑子》亦提及此處。
比喻義與延伸用法
現代行政區劃
天津市設有“紅橋區”,屬于直轄市轄區,但與曆史、文學中的“紅橋”無直接關聯。
補充說明:文學作品中“紅橋”常與江南水鄉意境結合,如綠水、畫舫等,成為揚州文化的重要符號。建議結合具體文本語境進一步分析其象征意義。
《紅橋》這個詞是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紅”和“橋”。下面分别對這兩個字進行解析。
- “紅”字的部首是“纟”,是由4劃組成的。它代表着與線條有關的事物。
- “橋”字的部首是“木”,是由8劃組成的。它代表着與木材有關的事物。
《紅橋》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由于為一個名稱的地名而得名。一般情況下,紅橋指的是一座橋梁的名字,因橋梁塗上紅色而得名。
《紅橋》的繁體字為「紅橋」。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對于《紅橋》這個詞,古時候寫作「赤橋」。
1. 我們經過紅橋進入了公園。
2. 這座古老的紅橋見證了城市的發展與變遷。
紅樓、紅塵、紅旗、紅茶、紅色等。
赤橋、朱橋
青橋、黑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