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登科。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今子孫登科第,歷仕宦者,皆 陳太夫人 所出也。”
登科第
指古代科舉制度中考生通過最高級别考試(殿試)并獲得進士資格的行為,特指考中進士。該詞由“登科”與“第”複合而成:“登科”意為名字登上科舉榜冊,“第”指科舉考試的等第排名,合稱即表示取得進士功名。
科舉時代稱應試者被錄取為“登科”。語出《唐摭言》:“及第謂進士登科。”其中“登”指名字記錄于榜冊,“科”即科舉考試的科目分類。
指科舉考試的等第名次。《說文解字》釋“第”為“次第”,引申為考試排位,如“進士及第”即進士科考中者(前三名),“同進士出身”則為次一等級。
科舉制度中,“登科第”特指通過殿試後獲進士資格:
“登科第”被視為讀書人最高成就,衍生“金榜題名”“蟾宮折桂”等典故,反映古代“學而優則仕”的價值導向。
唐詩宋詞中常見相關表述,如孟郊《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刻畫及第者的欣喜。
參考資料
“登科第”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登科第”指在科舉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并獲得及第資格,即考中進士或獲得功名。字面中,“登科”指通過科舉考試,“第”則強調名次或等級。現代引申為形容人才出衆、有成就。
科舉制度淵源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自隋唐延續至清末,是選拔官員的核心途徑。考生需通過鄉試、會試、殿試層層選拔,最終“登科第”者方能入仕。
詞義構成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今子孫登科第,歷仕宦者,皆陳太夫人所出也。”。此例中,“登科第”明确指向科舉功名及後代仕途成就。
如今,“登科第”多用于比喻性語境,如稱贊學業或事業成功者,例如:“他自幼勤學,如今博士畢業,可謂登科第。”。
如需進一步了解科舉制度或相關成語,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曆史文獻來源。
白練衣扳樁相腳标角别體草蹙笞榜辍毫栖牍詞形擔免地保風舉雲飛分音高門大戶搆築滑劑黃公畫球胡志明街塵借水推船雞籠寖驕郡齋開先累足成步連綿不斷烈軍屬零歇胧朣梅堯臣面罄平上帻破壁飛去牽複千年恨潛移默奪竅窕氣孔區中日中将昃如狼似虎散外適秝雙樹說得起私宅繐幕酥佥鲐黃躺倒藤本植物添改跳進黃河洗不清條葉童耋歪派宛似洿萊涎纏心服首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