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former) Qing Dynasty] 對清朝的稱呼
辛亥革命建立 民國 以後對 清朝 的稱呼。 郭孝威 《福建光複記》:“九月十八日照會 閩 前 清 督 松壽 ,要求一切政務悉歸新政府。” 茅盾 《子夜》十六:“他喜歡照前 清 老式的排場,大大的熱鬧一番。” 孫犁 《澹定集·與友人論學習古文》:“他求人--一位前 清 進士撰寫了一篇碑文。”
“前清”是中文語境中常用的曆史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前清”指清朝滅亡後(尤其是民國時期)對清朝的稱呼,屬于曆史時序上的指代。該詞多用于辛亥革命後,強調清朝作為前朝政權的屬性。例如:
清朝(1636-1912)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可分為兩個階段:
該詞常見于以下場景:
需注意“前清”與“清朝前期”的區别:前者是對整個清朝的舊稱,後者特指1644-1840年鴉片戰争前的階段。例如“前清盛世”指康乾時期,而“前清督撫”則泛指所有清朝總督。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文學作品及曆史文獻等多方資料,如需進一步了解清朝曆史分期,可參考-10的詳細分期說明。
前清是指清朝的前期時期,也就是明朝滅亡至清朝建立的那段時間。清朝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其統治時間跨越了17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
《前清》一詞可以拆分為“又”和“清”兩個部分,部首分别是“又”和“氵”,其中“又”的筆畫數是2,而“清”的筆畫數是8。
《前清》一詞的來源是指在民國初年,用于區分清朝後期和前清的一個概念。一般認為,前清是指清朝建立以前的時期,即明朝滅亡之後,各類政權更疊、紛亂狀态下,有一段時間被稱為前清。
繁體中文中,《前清》一詞的寫法和簡體中文相同,即“前清”。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也是使用與現在相同的“前清”來表示該概念。
1. 前清時期,中國社會經曆了劇變和混亂。
2. 在前清時,中國的經濟發展相對較為穩定。
古代曆史、前朝、前代、清朝
前朝、前代
後清、後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