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虱蠱的意思、虱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虱蠱的解釋

同“蝨蠱”。舊傳一種邪術。指以虱培育而成的蠱毒。《隋書·地理志下》:“然此數郡,往往畜蠱,而 宜春 偏甚。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種蟲,大者至蛇,小者至蝨,合置器中,令自相啖,餘一種存者留之。蛇則曰蛇蠱,蝨則曰蝨蠱,行以殺6*人。”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虱蠱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虱蠱”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巫術文化的詞彙,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曆史文獻和民俗記載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虱蠱(shī gǔ)指古代傳說中通過培育虱子制成的一種蠱毒,屬于巫術範疇。其制作方法為:在農曆五月五日(端午)收集包括蛇、虱等百種毒蟲,置于密閉容器中令其自相殘殺,最終存活者(若為虱)即成為虱蠱,可用于施行毒術或詛咒。


曆史文獻依據

據《隋書·地理志下》記載,江南宜春等地曾有蓄蠱習俗,虱蠱與蛇蠱等并列為常見蠱毒類型。制蠱者通過驅使蠱蟲害人,以達到操控或謀害的目的。


與普通虱病的區别

需注意,虱蠱與現代醫學中的“虱子寄生引發疾病”不同。前者是巫術概念,後者屬于寄生蟲感染(如頭虱、體虱引起的瘙癢或炎症)。部分現代解釋可能存在混淆,但曆史語境中的虱蠱特指邪術行為。


文化背景

蠱毒在古代被視為禁忌,常與神秘信仰相關。虱蠱因虱子體型微小、隱蔽性強,被認為更易被暗中施放,故成為蠱術中的一種典型形式。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隋書》等古籍或民俗研究文獻,以區分曆史記載與民間傳說的異同。

網絡擴展解釋二

虱蠱

《虱蠱》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它的意思是指虱子和蠱蟲。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虱字的拆分部首是虍,總共有7個筆畫;蠱字的拆分部首是虍,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虱蠱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巫術和邪術。人們相信虱子和蠱蟲都具有邪惡的力量,可以用來附身害人。因此,虱蠱逐漸成為一個貶義詞,用來形容卑鄙、惡劣的行為。

繁體

虱蠱的繁體字是「蝨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虱蠱的寫法略有不同。虱字的古代寫法為「蝨」,表示指虱子;蠱字的古代寫法為「蠱」,表示指蠱蟲。虱蠱的組合寫法即為「蝨蠱」。

例句

1. 這個人心機太重了,簡直就是個活生生的虱蠱。 2. 他像是被虱蠱咬了一樣,手忙腳亂地四處尋找解脫的方法。

組詞

虱子、蠱蟲、虱皮病、蠱惑人心

近義詞

蛇蠍心腸、毒蛇一樣惡毒、心如毒蛇

反義詞

善良、正直、忠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