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房山的意思、大房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房山的解釋

在北京市西南房山區。有上方山、石經山等高峰。上方山海拔880米,山勢陡峻,古柏蒼郁,有七十二庵、九洞十二峰之勝。石經山刻藏有隋代至清初各代佛經一千多種,共有一萬四千多塊。山中有上方寺、雲水洞、雲居寺塔及唐、遼石塔多座。為京郊遊覽勝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房山,作為漢語地名,其釋義可從詞源、地理特征、曆史沿革及文化内涵等方面進行解析,結合權威詞典及文獻依據如下:


一、詞源釋義

  1. 字義拆解

    • “大”:指規模、體積或重要性突出(《說文解字》:“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 “房”:本義為古代正室兩側的廂房,引申為分支、旁系(《漢語大詞典》:“房,旁也,室之兩旁也”),此處指山體分支或地貌結構。
    • “山”:自然地貌中的隆起地形(《康熙字典》:“山,土有石而高”)。

      綜合釋義:形容山體宏大且分支衆多的地理形态。

  2. 命名依據

    據《水經注》記載,因山形“層巒疊嶂,如房舍環列”而得名,強調其多峰并立、形似屋舍連綿的特征。


二、地理特征


三、曆史與文化内涵

  1. 金代皇陵所在地

    金朝(1115-1234年)遷都燕京後,于大房山雲峰山麓營建“金陵”,安葬17位帝王,為北京地區首個皇家陵寝群(《金史·地理志》。

  2. 宗教與古迹
    • 唐代建雲居寺,藏有石刻佛經14278塊,被譽為“北京的敦煌”(《房山區志》)。
    • 山頂有“十字寺”遺址,為元代景教(基督教分支)教堂,現存碑刻與浮雕(《北京宗教史》。

四、現代行政歸屬

自1986年起,“大房山”核心區域劃歸北京市房山區管轄,“房山區”即因山得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大詞典》)。現為國家級地質公園與文化旅遊區。


權威參考文獻:

  1. 郦道元《水經注·卷十四》(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北京自然地理志》
  3. 脫脫《金史·卷二十四·地理志》(中華書局)
  4. 佟洵《北京宗教史》(人民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大房山”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方向,需結合語境區分:


一、地理實體(主流解釋)

地理位置: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區,屬太行山餘脈,舊稱“古大房”。
名稱由來:因山形如古代祭祀用的“扡俎”(禮器)而得名,古碑記載“出燕奧室”。

主要特征:

  1. 自然景觀:
    • 主峰上方山海拔880米,山勢陡峭,古柏蒼郁,有“九洞十二峰七十二庵”的勝景。
    • 石經山以保存隋代至清初的佛經石刻聞名,共1.4萬餘塊,涉及佛經千餘種。
  2. 人文遺迹:
    • 雲居寺塔、唐代及遼代石塔群等佛教建築。
    • 京郊著名遊覽勝地,兼具自然與曆史文化價值。

二、文學比喻(較少見)

部分資料提及“大房山”在明代小說《西遊記》中被引申為“人群密集的場所”,但此用法罕見且與地理實體無直接關聯。需注意語境,避免混淆。


建議:實際使用中,“大房山”多指北京房山區山脈。若需引用文學含義,需結合具體文本背景。

别人正在浏覽...

百夫雄抱雞搏獲薄弱部豪采光殘邑承緒齼夏單挂號颠斤播兩底法丁時風吟岪岪腐乳歸齊故器浩穰黑石護花鈴回祝蹇辭景物金鑛距度星鵙鵙看不慣岢峻客輪虧點狼競浪濤論斥旄羽懜懂拿不出手南服内當家胼胝籤訂窮絕棄繻關讓辟埏闼燒心壺生銀釋事霜塘說部貪苛讨話蝭母投誠托附問津文苔無容夏官正挦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