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德經的意思、道德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德經的解釋

[ Dao De Jing of Laozi] 書名,即《老子》,我國古代重要的哲學著作

詳細解釋

《老子》《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關 令 尹喜 曰,子将隱矣,彊為我著書。於是 老子 迺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 漢 河上公 作《老子章句》,分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故有《道德經》之名。但1973年 長沙 馬王堆 三號 漢 墓出土的《老子》抄寫本,《德經》《道經》之前。道教奉為主要經典之一。《北齊書·杜弼傳》:“自在軍旅,帶經從役,注 老子 《道德經》二卷。”《新唐書·選舉志上》:“ 玄宗 開元 五年……注 老子 《道德經》成,謂天下家藏其書,貢舉人減《尚書》《論語》策,而加試《老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道德經》是中國古代哲學經典,由老子所著,其核心思想圍繞"道"與"德"展開系統論述。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分析:

一、核心概念解析

  1. 道(dào):《漢語大詞典》定義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本體",《道德經》第25章提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強調道的超越性與生成性。其特性包含"反者道之動"(第40章)的辯證規律,以及"道法自然"(第25章)的生态哲學。
  2. 德(dé):《辭海》解釋為"事物得之于道的特性"。《道德經》第51章"道生之,德畜之"說明德是道的具體顯現,主張"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第38章)的自然修為觀。

二、文本結構特征 全書八十一章采用"韻散結合"的楚辭體,通過"正言若反"的辯證表述方式,如"大直若屈,大巧若拙"(第45章)。這種語言風格在《古代漢語修辭學》中被歸類為"逆喻修辭法"。

三、哲學體系建構 包含三大核心命題:"無為而無不為"(第37章)的實踐哲學、"禍兮福之所倚"(第58章)的辯證思維、"治大國若烹小鮮"(第60章)的政治倫理。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哲學史》指出,這構成了中國古代最早的系統性宇宙觀。

四、現代诠釋維度 北京大學《道家文化研究》強調,其"知止不殆"(第44章)思想契合現代可持續發展理念,"柔弱勝剛強"(第36章)原理在管理學領域産生新的诠釋。國際老子學會研究顯示,這些思想在跨文化傳播中形成20餘種語言注釋體系。

(本文核心概念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辭海》權威辭書,哲學分析基于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哲學史》、北京大學《道家文化研究》等學術成果)

網絡擴展解釋

《道德經》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經典,以下從多個角度對其名稱、内容和思想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春秋時期思想家老子(李耳)所著,是中國道家哲學的核心經典。書名中的“道”指宇宙本源與規律,“德”指道的具體表現與實踐,二者共同構成其哲學體系的基礎。

二、結構與版本演變

  1. 原始結構:1973年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顯示,早期版本以《德經》為上篇、《道經》為下篇。
  2. 現行版本:調整為《道經》37章在前,《德經》44章在後,共81章。

三、核心思想

  1. 辯證思維:提出“有無相生,難易相成”等對立統一觀點(第二章),強調事物相對性。
  2. 政治理念:主張“無為而治”,通過“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實現社會平衡(第三章)。
  3. 宇宙觀:以“道”為萬物本源,“名可名,非常名”揭示語言對本質描述的局限性(第一章)。

四、曆史地位

作為中國首部體系完整的哲學著作,不僅影響道家思想發展,還對儒家、法家等學派産生滲透,至今仍是研究古代智慧的重要文獻。


如需查看完整原文或不同版本譯文,提供的詳細篇章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賓席播種不飽和溶液不望不閑朝幹夕惕村縣登壽丢份兒返觀匪類豐淳夫妻本是同林鳥膚訴幹流弓號官腔果糖害酒號訴橫大宏侈厚膜集成電路黃策子荒陋宦轍剪獲交款稽緩籍躝競今疏古旌夏禁闱僦田九重鎖九宗七祖罝羅君命口願遼遙茅賦毛心面南背北迷惑不解民資潛化啟劄撋拭三九天殺縫身顯名揚素氣貪餮韬真蹄齧團标外孫子獻見狎視霞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