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德經的意思、道德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德經的解釋

[ Dao De Jing of Laozi] 書名,即《老子》,我國古代重要的哲學著作

詳細解釋

《老子》《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關 令 尹喜 曰,子将隱矣,彊為我著書。於是 老子 迺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 漢 河上公 作《老子章句》,分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故有《道德經》之名。但1973年 長沙 馬王堆 三號 漢 墓出土的《老子》抄寫本,《德經》《道經》之前。道教奉為主要經典之一。《北齊書·杜弼傳》:“自在軍旅,帶經從役,注 老子 《道德經》二卷。”《新唐書·選舉志上》:“ 玄宗 開元 五年……注 老子 《道德經》成,謂天下家藏其書,貢舉人減《尚書》《論語》策,而加試《老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道德經》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經典,以下從多個角度對其名稱、内容和思想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春秋時期思想家老子(李耳)所著,是中國道家哲學的核心經典。書名中的“道”指宇宙本源與規律,“德”指道的具體表現與實踐,二者共同構成其哲學體系的基礎。

二、結構與版本演變

  1. 原始結構:1973年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顯示,早期版本以《德經》為上篇、《道經》為下篇。
  2. 現行版本:調整為《道經》37章在前,《德經》44章在後,共81章。

三、核心思想

  1. 辯證思維:提出“有無相生,難易相成”等對立統一觀點(第二章),強調事物相對性。
  2. 政治理念:主張“無為而治”,通過“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實現社會平衡(第三章)。
  3. 宇宙觀:以“道”為萬物本源,“名可名,非常名”揭示語言對本質描述的局限性(第一章)。

四、曆史地位

作為中國首部體系完整的哲學著作,不僅影響道家思想發展,還對儒家、法家等學派産生滲透,至今仍是研究古代智慧的重要文獻。


如需查看完整原文或不同版本譯文,提供的詳細篇章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道德經

道德經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經典之一,是老子創作的一部哲學著作。它主要探讨道德、人類行為和社會治理等方面的問題,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思想的重要典籍。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道德經》的拆分部首是“辶”和“心”,其中“辶”表示“辵(compound form of 辵)”或“辵 [chuo4]”,“心”表示“忄(compound form of 心)”或“忄 [xin1]”。

《道德經》的總筆畫數為17畫(包括重複部分)。

來源

《道德經》源于中國古代的思想和哲學,被認為是老子根據其對人類行為和社會治理的觀察和思考所寫下的。它在中國文化中有着深遠的影響。

繁體

《道德經》的繁體字為《道德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區别。根據古代的文獻記載,古時候漢字《道》的寫法與現代稍有差異,而《德》的寫法則相對比較接近現代。

例句

以下是《道德經》的一句經典例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句話強調了道德的超越性和難以準确描述的特點。

組詞

以下是一些與《道德經》相關的組詞:

近義詞和反義詞

《道德經》的近義詞包括:道教經典、道家經典。

《道德經》的反義詞暫無明确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