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畏伏的意思、畏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畏伏的解釋

敬服。伏,通“ 服 ”。《陳書·程靈洗傳》:“ 靈洗 素為鄉裡所畏伏,前後守長恒使召募少年,逐捕劫盜。” 宋 葉適 《故樞密參政江公墓志銘》:“試辟癰太學,鋒鋭涉敏,同舍畏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畏伏

釋義:指因畏懼而屈服或順從,強調因震懾于權威、威勢而産生的被動服從心理。


詳細解析

  1. 字義分解

    • 畏:本義為恐懼、害怕,引申為敬服(如《說文解字》:「畏,惡也」)。
    • 伏:本義為趴卧,引申為屈服、降服(如《廣雅》:「伏,服也」)。

      二字組合後,側重因恐懼而被迫順從,區别于主動的「敬畏」或「信服」。

  2. 語境特征

    多用于描述下級對上級、弱者對強者的關系,如君臣、主仆之間。

    例:

    《韓非子·内儲說上》:「吏畏伏民,民尊上吏。」

    (官吏因畏懼而順從民衆,民衆則尊敬上級官吏。)

  3. 近義辨析

    • 畏服:含敬畏與心服之意(如《史記·項羽本紀》:「諸侯将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 畏伏:更強調恐懼驅使的被動服從(如《漢書·酷吏傳》:「吏民畏伏,莫敢犯禁」)。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畏伏」釋義為「畏懼而屈服」。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

    收錄「畏伏」詞條,釋為「因懼怕而順從」。

  3.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對「畏」「伏」的形義源流考釋。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紙質權威辭書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畏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一、基本釋義

畏伏指敬服、敬畏而心服,其中“伏”通“服”(即“心服”之意)。該詞多用于描述因對方的威望、德行或能力而産生的尊敬與順從。


二、詞義解析

  1. “畏”的含義
    • 本義為“害怕”(如“畏懼”“大無畏”),但在“畏伏”中側重表達因敬畏而折服的深層含義,與單純恐懼不同。
  2. “伏”的通假用法
    • “伏”在此處通“服”,強調内心的順服,如《陳書·程靈洗傳》提到程靈洗“素為鄉裡所畏伏”,即鄉鄰因敬畏他而服從其威信。

三、古籍用例


四、使用場景

“畏伏”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表達對權威、德行或才能的由衷敬服。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通過具體語境靈活化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通假字演變,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拔涉北都辯訂變複不哲茶經讒妾酬唱麤梗啐罵存息大紅丹旒典柯琱闌調行東抄西轉獨繭絲風説俯臨浮切孤城鬼佬覈辯滑劑灰不喇唧交禮借調金钗細合金章九鎖庫侖略傳遴拔靈監門插關蒙幕女沙彌片鴻起講清铄侵街錢凄欷散兵桑本上鎖神戎深宵宿儲孫女婿提牢梃棒停機坪通替頭房投簪僞經兀突突習貫若自然西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