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藕的别名。 宋 陶穀 《清異錄·省事三》:“北戎蓮實,狀長少味,出藕頗佳,然止三孔,用漢語轉譯其名,曰省事三。”
“省事三”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該詞是藕的别名,源自宋代陶穀《清異錄·省事三》的記載。根據文獻描述,北戎(古代北方民族)出産的藕品質較好,但僅有三個孔洞,因此用漢語轉譯其名稱為“省事三”。
“省事”在此處可理解為簡潔、不繁瑣,“三”則指藕的三個孔洞。這種命名方式結合了形态特征與實用性的聯想,體現了古人通過簡化事物特性來命名的語言習慣。
部分網頁(如)将其解釋為“省去麻煩、節省時間的三個事情”,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是對字面義的誤解。目前主流詞典及曆史文獻均采用“藕的别名”這一釋義。
該詞屬于古代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更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化研究領域。
《省事三》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簡潔、方便、省事。它由“省”、“事”、“三”三個字組成。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目”,“示”,“口”。其中,“省”的部首是“目”,意思是減少、節省;“事”的部首是“示”,意思是事情、行動;“三”的部首是“口”,意思是數目、次數。
《省事三》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繁體寫法為「省事三」,簡體為「省事三」。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省事三》的古時漢字寫法為「省事叁」。其中,“叁”是“三”的古代寫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這個辦法簡單易行,是個絕佳的省事三方案。
2. 他喜歡使用省事三方法解決問題。
組詞:
1. 省心:不用操心,不用擔心。
2. 事半功倍:做事花費的力氣少而效果好。
近義詞:
方便、簡單、便捷
反義詞:
複雜、繁瑣
總而言之,《省事三》是一個形容簡潔、省心、方便的成語,其詞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通過使用《省事三》這個成語,我們可以形象地描述某種簡單且高效的方案或方法。它的近義詞有方便、簡單、便捷,反義詞則是複雜、繁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