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制陶與捕魚。《孟子·公孫丑上》:“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孔子家語·五帝德》:“有 虞舜 孝友聞於四方,陶漁事親,寬裕而溫良,敦敏而知時,畏天而愛民,恤遠而親近。”
(2).指制陶者和捕魚者。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郭子興本姓陳》:“ 明 夏元吉 《一統肇基録》雲: 郭子興 ,本姓 陳 , 元 末有 陳某 者,不知何許人,精識緯候,知王氣在東南。徧遊 閩 、 廣 、 江 、 黃 間,亡所遇。乃北涉 淮 泗 ,入 塗山 之境,得之。遂止不行,假五行命祿,求諸陶漁中。”
“陶漁”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字面解釋
“陶”指制陶,“漁”指捕魚,合稱表示兩種古代常見的生産活動。例如《孟子·公孫丑上》提到舜帝“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說明其早年從事過農耕、制陶、捕魚等勞作。
此外,該詞也可代指制陶者與捕魚者,即從事這兩種職業的人。
擴展用法
在成語“耕稼陶漁”中,該詞進一步擴展為泛指古代多種生産勞動,如耕種、制陶、捕魚等,強調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
部分現代解釋(如)賦予其抽象意義:
以“陶”象征平凡生活,“漁”比喻積極追求,引申為在普通生活中保持樂觀态度,通過努力克服困難并取得成功。但這一解釋更偏向現代語境下的延伸,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典出處,可參考《孟子》等典籍。
陶漁(táo yú)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意思是陶瓷制作和漁業相結合的工藝活動。
陶漁的部首是⽄,總筆畫數為11。
陶漁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特别是南方水鄉地區,如江蘇、浙江等地。在這些地方,人們利用當地豐富的陶瓷資源和水域資源,開展陶瓷制作和漁業活動,通過制作陶瓷魚具和進行漁業捕撈,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和豐富生活。
繁體字為陶漁。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陶漁一詞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表達的意思是一緻的。
1. 他在陶漁方面有很高的造詣。
2. 這個地區的陶漁作坊非常有名。
3. 我們需要向他請教一下陶漁技藝。
- 陶瓷
- 漁業
- 陶藝
陶漁的近義詞包括陶瓷釣制、漁陶等。
陶漁的反義詞可以是陶瓷制作或漁業,因為陶漁是将兩者相結合的活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