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陶漁的意思、陶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陶漁的解釋

(1).謂制陶與捕魚。《孟子·公孫丑上》:“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孔子家語·五帝德》:“有 虞舜 孝友聞於四方,陶漁事親,寬裕而溫良,敦敏而知時,畏天而愛民,恤遠而親近。”

(2).指制陶者和捕魚者。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郭子興本姓陳》:“ 明 夏元吉 《一統肇基録》雲: 郭子興 ,本姓 陳 , 元 末有 陳某 者,不知何許人,精識緯候,知王氣在東南。徧遊 閩 、 廣 、 江 、 黃 間,亡所遇。乃北涉 淮 泗 ,入 塗山 之境,得之。遂止不行,假五行命祿,求諸陶漁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陶漁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意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制陶與捕魚兩種生産活動,常用來代指古代社會中底層的手工業與漁業勞作。該詞多見于先秦文獻,承載着特定的曆史文化内涵。以下從詞義、語源及文化背景角度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

    “陶”指制作陶器(《說文解字》:“陶,再成丘也,從阜匋聲”,引申為燒制陶器);“漁”指捕魚(《說文解字》:“漁,捕魚也”)。二字并列構成“陶漁”,表示兩種不同的生産勞動方式。

    示例:

    《孟子·告子下》:“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築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裡奚舉于市。”

    (注:其中“魚鹽”與“陶漁”同類,皆指底層職業)

  2. 引申義

    因舜等聖賢傳說中曾從事此類勞作,“陶漁”被賦予賢者出身微賤而終成大業的象征意義,體現古代“舉賢不避卑”的思想。


二、語源與典籍用例

  1. 最早文獻記載

    該詞可追溯至《孟子·公孫丑上》:

    “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遊,其所以異于深山之野人者幾希。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

    (後世注疏常以“陶漁”概括舜早期經曆,如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2. 經典用例

    • 《史記·五帝本紀》:“舜耕曆山,漁雷澤,陶河濱。”

      (司馬遷以“耕、漁、陶”并列,印證“陶漁”為具體勞作)

    • 《韓詩外傳》:“(舜)陶于河濱,漁于雷澤。”

      (直接使用“陶”“漁”分述其業)


三、文化意涵

  1. 象征意義

    “陶漁”成為賢者隱于市井的典型意象,常見于贊頌明君或賢臣出身寒微的典故。如王勃《滕王閣序》中“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即暗含此類隱喻。

  2. 社會價值

    在儒家思想中,“陶漁”所代表的體力勞動被賦予道德正當性,與“耕讀傳家”共同構成傳統農業社會的生産倫理基礎。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
  2. 《孟子譯注》,楊伯峻注,中華書局,2012.
  3. 《史記》(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中華書局,2014.
  4.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王力主編,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

網絡擴展解釋

“陶漁”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陶”指制陶,“漁”指捕魚,合稱表示兩種古代常見的生産活動。例如《孟子·公孫丑上》提到舜帝“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說明其早年從事過農耕、制陶、捕魚等勞作。
    此外,該詞也可代指制陶者與捕魚者,即從事這兩種職業的人。

  2. 擴展用法
    在成語“耕稼陶漁”中,該詞進一步擴展為泛指古代多種生産勞動,如耕種、制陶、捕魚等,強調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

二、引申含義

部分現代解釋(如)賦予其抽象意義:
以“陶”象征平凡生活,“漁”比喻積極追求,引申為在普通生活中保持樂觀态度,通過努力克服困難并取得成功。但這一解釋更偏向現代語境下的延伸,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典出處,可參考《孟子》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寶檀邊屆不妙彩棚乘禦創駴串換大舅爺淡不淡惡賓非沮葑菲之采風語脯羞綱鹽幹哭更嫁功次館主害義河沖黑室黃梅觳土僭盜诘戎迥拔技業砍一枝損百株狼居廉悍裡層烈馬領給陵虛龍疏龍須水緬隔綿綿不絶谧如末習媻娑平原繡鵲門任刻任天贍護繩菲神煞滲勻師仰庶民書聖團貌王休灣頭問十道百午午物至則反席夢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