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制陶与捕鱼。《孟子·公孙丑上》:“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於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孔子家语·五帝德》:“有 虞舜 孝友闻於四方,陶渔事亲,宽裕而温良,敦敏而知时,畏天而爱民,恤远而亲近。”
(2).指制陶者和捕鱼者。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郭子兴本姓陈》:“ 明 夏元吉 《一统肇基録》云: 郭子兴 ,本姓 陈 , 元 末有 陈某 者,不知何许人,精识纬候,知王气在东南。徧游 闽 、 广 、 江 、 黄 间,亡所遇。乃北涉 淮 泗 ,入 涂山 之境,得之。遂止不行,假五行命禄,求诸陶渔中。”
“陶渔”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字面解释
“陶”指制陶,“渔”指捕鱼,合称表示两种古代常见的生产活动。例如《孟子·公孙丑上》提到舜帝“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说明其早年从事过农耕、制陶、捕鱼等劳作。
此外,该词也可代指制陶者与捕鱼者,即从事这两种职业的人。
扩展用法
在成语“耕稼陶渔”中,该词进一步扩展为泛指古代多种生产劳动,如耕种、制陶、捕鱼等,强调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部分现代解释(如)赋予其抽象意义:
以“陶”象征平凡生活,“渔”比喻积极追求,引申为在普通生活中保持乐观态度,通过努力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但这一解释更偏向现代语境下的延伸,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判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典出处,可参考《孟子》等典籍。
陶渔(táo yú)是一个汉字词语,主要意思是陶瓷制作和渔业相结合的工艺活动。
陶渔的部首是⽄,总笔画数为11。
陶渔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特别是南方水乡地区,如江苏、浙江等地。在这些地方,人们利用当地丰富的陶瓷资源和水域资源,开展陶瓷制作和渔业活动,通过制作陶瓷鱼具和进行渔业捕捞,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丰富生活。
繁体字为陶漁。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陶渔一词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体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
1. 他在陶渔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2. 这个地区的陶渔作坊非常有名。
3. 我们需要向他请教一下陶渔技艺。
- 陶瓷
- 渔业
- 陶艺
陶渔的近义词包括陶瓷钓制、渔陶等。
陶渔的反义词可以是陶瓷制作或渔业,因为陶渔是将两者相结合的活动。
百尺堰鳖闷币器碧莹莹秤斤注两丑劣愁辛打骸垢电子排布式迭用顶头上司鸸鹋发指風寒浮辩福如东海箇人格物大馆谷物行邮税合乐江干煎汤洗臀架虚饥疠荆棘塞途计穷力屈旧瓶装新酒军任槛窗枯草死骨辣乎乎浪子车链接列臣沥青骆驼刺面包圈蝥弧木阁砮石平翅朴拙前襟后裾前臼齿翘尾巴肉刑杉刺子圣君贤相史论衰疢爽籁逃债台同邦枉断瘟鬼吴三桂乌照象帝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