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詰戎治兵 ”。
"诘戎"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軍事術語,其核心含義為整頓武備、治理軍事。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诘(jié)
本義為追問、責問,引申為治理、整頓。《說文解字》釋:"诘,問也。"在軍事語境中,強調對軍務的嚴謹督察與規範管理。
戎(róng)
指兵器、軍隊或戰争,如《詩經·大雅》"弓矢戎兵"。《說文解字》注:"戎,兵也。"此處特指軍事事務。
"诘戎"為動賓結構,意為:
系統性地整饬軍事裝備,強化軍隊訓練,以提升國防實力。其内涵包括:
《尚書·立政》(先秦)
"其克诘爾戎兵,以陟禹之迹。"
此句記載周公訓誡官員需嚴整軍備,以追隨大禹功業。此為"诘戎"最早出處,奠定其治國安邦的軍事意義。
《左傳·宣公十二年》(春秋)
晉國将領強調"诘戎兵"為備戰核心,體現其在戰争籌劃中的關鍵作用。
《漢語大詞典》(現代辭書)
明确釋義:"诘戎"即治理軍事,整頓武備(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诘戎"承載中國古代居安思危的國防思想。如明代《練兵實紀》主張"诘戎為守國之本",強調和平時期亦需持續強化軍力。這一理念至今體現于"強軍備戰"的現代國防政策中。
“诘戎”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诘戎”由“诘”(質問、追究)和“戎”(戰争)組成,字面意為質問戰争的起因并追究責任。常用于描述對戰争根源及參與者的行為進行深入調查和追責。
詳細解釋
使用場景
相關擴展
總結來看,“诘戎”既可表達對戰争的批判性追問,也可體現軍事管理的積極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哀牢保膘兵馬司不能參合吃得下倒塌點砌二豎法理凡氓觀稼國遷杭州灣懷囊繪絢昏昏噩噩嘉慶子脊背捷迳劫燒節神鏡匣考工記苛法寇叛流氓集團盧郎落家缦纓孟仲叔季免去妙言秘苑年級濘泥濃汁縏袠胚料貧寒淺埃僑縣青圭青湓任勞聖畧繩木申薦壽爵索強似貪便宜酴釄枉直同貫未齒文饬斡運無怪乎屋下架屋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