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束之高閣的意思、束之高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束之高閣的解釋

[shelve;lay aside and neglect;put sth.away unheeded] 把東西捆起來,放在高架子上面,比喻棄置不用,不再過問

詳細解釋

把東西捆起來放在高高的閣樓上面。謂棄置不用。《晉書·庾翼傳》:“ 京兆 杜乂 , 陳郡 殷浩 ,并才名冠世,而 翼 弗之重也;每語人曰:‘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太平,然後議其任耳。’”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識字》:“讀書必須識字,今人口習授受,漫不經心,《説文》《玉篇》等書,束之高閣矣。” 周6*6*《論統一戰線》:“到 南京 撤退,他又把這個決議束之高閣,直到現在還沒有承認。”亦省作“ 束高閣 ”、“ 束閣 ”。 唐 韓愈 《寄盧仝》詩:“《春秋》《傳》束高閣,獨抱遺經究終始。” 宋 陸遊 《醉歌》:“讀書三萬卷,仕宦皆束閣。” 康有為 《請廢八股試帖楷法試士改用策論折》:“讀《禮記》則嚴删國恤,學《春秋》則束閣三《傳》。”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束之高閣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束之高閣”是一個常用的漢語成語,其字面意思是将物品捆紮起來,放置在高高的閣樓上。在實際使用中,它主要用來比喻擱置不用、棄置不顧或不予理會,強調對有價值的事物或建議的忽視與閑置。

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本義溯源

二、引申義解析

該成語的核心引申義在于“閑置不用”,具體包含兩層含義:

  1. 棄置不顧:指對人或事物(如建議、計劃、人才、物品等)不予采納、不予使用,任其荒廢。例如:“這項合理的提案被束之高閣,令人惋惜。”
  2. 脫離實際:隱含了被擱置的事物與實際需求或現實環境脫節的狀态。例如:“理論若束之高閣,便失去了指導實踐的意義。”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釋義為“把東西捆起來,放在高高的閣樓上。比喻棄置不用”。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釋義為“把東西捆起來,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比喻扔在一邊,不去用它或管它”。

  3.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釋義為“謂棄置不用。語出《晉書·庾翼傳》”。

四、經典出處

成語最早見于《晉書·庾翼傳》:“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太平,然後議其任耳。”庾翼以此比喻将某些人閑置不用,待時局穩定後再考慮任用。此典故奠定了成語“棄置不用”的語義基礎。

五、使用場景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漢典“束之高閣”詞條(收錄權威釋義)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3.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上海辭書出版社官網

網絡擴展解釋

“束之高閣”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意義
    指将物品捆紮後放置在高處的閣樓架子上。

  2. 比喻意義
    引申為對事物、主張或建議等擱置不用或不予理睬,含貶義。


二、出處與典故

  1. 曆史來源
    出自《晉書·庾翼傳》。東晉名将庾翼評價某些人“宜束之高閣,俟天下太平,然後議其任耳”,即建議暫時棄用,待時機成熟再考慮。

  2. 典故背景
    後常用于描述對人才、政策或理論的忽視。例如,東晉殷浩雖被推薦為揚州刺史,但其主張長期未被采納,即為此典的現實映射。


三、用法與延伸

  1. 語法結構
    偏正式成語,多作謂語、賓語,如“計劃被束之高閣”。

  2. 近義詞
    置之不理、置若罔聞、不了了之。

  3. 反義詞
    學以緻用、愛不釋手、雷厲風行。


四、現實啟示

成語強調實踐的重要性。例如,政策若僅停留在紙面、理論不應用于實踐,則如同“束之高閣”,失去價值。這一寓意常用于批評資源浪費或執行力不足的現象。

該成語通過生動的比喻,批判了對事物消極擱置的态度,兼具曆史深度與現實警示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安安穩穩暗約白懸懸八正畢現不諱之朝逞辯翅羽翠哥第二課堂釘封文書鵝溪素泛散菲履諷谕改扮鈎卷寡鶴光束雚筋歸徕孤角固山孤心鴻慶喉急瓠歌伎兒傑丈夫機慧金魄近途禁字體虧心短行涼菜連室烈焰淩轹淩凘脈口邁上馬鲛貌合情離沒身不忘棉茸茸弄唐丕誕千裡草雀鼠榮進聖良設焰口侍視食職水米無交望拜萬年吉地未石香台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