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克誠(1902年10月1日—1986年12月28日)是中國無産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将。以下從多個維度綜合其生平與貢獻:
早期革命經曆
黃克誠出生于湖南永興縣貧苦農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26年參加北伐戰争。1928年參與領導永興年關暴動,後隨朱德、陳毅上井岡山。曾任紅軍團長、師政委等職,參與長征。
抗日戰争時期
任八路軍344旅政委、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兼政委,領導創建蘇北抗日根據地。他提出恢複政委制度的建議,強化黨對軍隊的領導。
解放戰争與建國後
抗戰勝利後率部進軍東北,參與創建西滿根據地,為遼沈戰役奠定基礎。建國後曆任湖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解放軍總參謀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将軍銜。
戰略眼光與軍事才能
黃克誠以“千裡眼”般的洞察力著稱。他搶占東北的建議對解放戰争勝利至關重要。陳毅曾評價:“你們的師長(黃克誠)眼睛雖然近視,但他看事情卻是千裡眼啊!”。
政治品格與作風
他堅持原則、剛正不阿,在1959年廬山會議上因直言遭受錯誤批判,文革中亦受迫害,1978年平反。主政湖南期間廉潔奉公,嚴格治家,被毛澤東稱為“黃老”。
官方定位
新華社評價其為“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産主義戰士,黨和軍隊卓越的領導人”,肯定其在國防建設、紀律檢查等領域的貢獻。
如需更詳細年表或具體事件分析,可參考權威史料或紀錄片《一代楷模黃克誠》。
黃克誠是一個人名,通常指的是一個擁有黃姓、克誠作為名字的人。
黃克誠的部首分别是⺤(黃)和⺾(克),其中黃的總筆畫數為12,克誠的總筆畫數分别為7和8。
黃克誠是中國傳統的人名,黃姓在中國非常常見。拆名字的部分——克誠有着較為深遠的意義。
在繁體字中,黃的寫法為黃。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黃的寫法有一些區别。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古字黃的寫法為 黃,拆分部首包括日(日字旁)和艸(艸字旁)。
1. 今天我和黃克誠去爬山。
2. 黃克誠是我許多年的好朋友。
組詞:黃家克誠、黃小克誠、克誠黃、誠黃克。
近義詞:*********、黃義誠、黃誠。
反義詞:李強、張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