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簪的意思、筆簪的詳細解釋
筆簪的解釋
猶簪筆。謂掌皇帝起居注的侍臣插筆于耳旁以備隨時記事。 宋 趙抃 《過鐵山鋪寄交代吳龍圖》詩:“三院筆簪曾對直, 兩川 兵印復交承。”
詞語分解
- 筆的解釋 筆 (筆) ǐ 寫字、畫圖的工具:毛筆。鋼筆。鉛筆。筆架。筆膽。 組成漢字的點、橫、直、撇、捺等:筆畫。筆順。筆形。筆道。 用筆寫,寫作的:筆者。代筆。筆耕。筆談。筆誤。筆譯。筆戰。筆名。 寫字、畫畫
- 簪的解釋 簪 ā 用來绾住頭發的一種首飾,古代亦用以把帽子别在頭發上:簪子。金簪。玉簪。簪纓(做官者顯貴之稱)。簪紳。 插,戴:簪戴。簪菊。簪筆(古人朝見,插筆于冠,以備記事)。簪笏(古代笏以記事,簪筆以備寫,
網絡擴展解釋
“筆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筆簪”指古代負責記錄皇帝起居注的侍臣将筆插在耳旁,以便隨時記事的行為或工具。其核心含義與“簪筆”同義,即通過簪(一種長針狀發飾)固定筆于發間,兼具實用與禮儀功能。
二、曆史背景與使用場景
- 職能關聯:多見于宮廷場景,侍臣需快速記錄皇帝言行,插筆于耳旁便于取用。
- 官職象征:簪筆本身是官員身份的體現,如《漢典》提到“簪纓”代指顯貴。
三、文學例證
- 宋代趙抃《過鐵山鋪寄交代吳龍圖》有“三院筆簪曾對直”之句,描述官員履職場景。
- 明代詩詞如戚繼光、林俊等人的作品中也多次出現“筆簪”,體現其文化意象的延續。
四、字形與詞源
- “簪”本義為固定發髻的長針(竹制或金屬),後衍生出“插戴”動作。
- “筆簪”屬動賓結構,強調以簪固筆的行為,而非單獨指某類器物。
五、現代使用
該詞已罕見于日常用語,主要作為曆史詞彙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漢語辭海》等專業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筆簪》是一個漢字詞彙,它包含兩個部分:筆和簪。下面我将分别介紹它們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1. 筆:指代書寫和繪畫所使用的工具,一般由毛發或其他材料制成。它的部首是⺌,筆畫數為4。
2. 簪:是一個古代的發飾,用來固定發髻或梳妝打扮。它的部首是⺾,筆畫數為7。
《筆簪》的意思可以理解為用筆來模拟簪子的樣式或者形态。
該詞的來源和繁體字是根據中華文字的發展曆史而來。它具有一種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但是在現代常用字中并不常見。
例句:她将墨筆插在發髻上,仿佛一朵盛開的筆簪。
組詞:毛筆、鋼筆、墨筆、畫筆、絲筆、籤字筆、毛筆字等。
近義詞:筆形簪、筆式簪、筆狀發飾。
反義詞:發簪、發夾、發卡。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