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伐叛乱。 唐 崔致远 《请巡幸江淮第二表》:“则乃九州斧鉞,讨戎而齐愿风驱;四海梯航,奉贄而必能云集。”
“讨戎”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权威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讨戎”指征伐叛乱,尤其特指古代中原政权对北方戎族的军事行动。其中:
唐代文献中多次出现该词,如《请巡幸江淮第二表》的引用,印证其历史语境中的权威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唐代史书相关记载。
讨戎(tǎo róng)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讨伐戎敌、征服敌人。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讨”(tǎo),一个是“戎”(róng)。
部首:
“讨”字的部首是“言”(yán),表示与言语相关的事物。
“戎”字的部首是“戈”(gē),表示与戈相传的事物。
笔画:
“讨”字有5画,“戎”字有8画。
来源:
《讨戎》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史记·伯夷列传》中。其中记载了殷商时期商朝的贤臣伯夷带领商朝的大军讨伐戎狄的故事。因此,“讨戎”一词就成了指讨伐敌人的象征。
繁体:
在繁体字中,“讨”字和“戎”字分别是“討”和“戎”。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初期阶段,写作《誅》和《當》。
例句:
1. 我们要团结起来,讨戎灭敌。
2. 历史上许多英雄都以讨戎立功。
组词:
1. 讨伐(tǎo fá):指用武力征伐敌人。
2. 征服(zhēng fú):指通过战争或其他手段强制占领并控制敌方的领土或人民。
近义词:
讨伐、讨敌、征伐
反义词:
保戒、保护、拒敌
抱树本属比昵不图查无实据诚道春帖子当罏丹槛捯气儿大前天东皋子东金西木都知反比方长宜風脈凤驿肤阔凫茈榦河睾睾蚝蛎哗哄华辉荒宁浑脱户阈机近凈丽精气神凌慢聋丞路出鹿卢榜緑萼梅緑桐沐金排难扒龙迫迮乾僵切玉轻毕钦邳穷边穷形极相权蝎省克抬写他侬頽思望峯息心望礼顽劣无了无休无扰虾米湘君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