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功高不賞的意思、功高不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功高不賞的解釋

[unrewardable merit] 功勞特别高,以至采取什麼方式來獎賞都不過分

蓋世英雄,功高不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功高不賞”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gōng gāo bù shǎng,其核心含義是功勞極大,以至于無法給予合適的賞賜,常用來形容功績卓著卻難以被合理回報的情形。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 功:功勳、貢獻;高:極大、極高;不賞:無法賞賜。
    • 整體指功勞大到無法用常規方式獎賞,甚至可能因功績過高引發猜忌。
  2. 引申含義
    除字面意義外,還隱含着“功績過高可能威脅上位者地位”的警示,即“震主身危”(功勞過高使君主感到威脅)。


二、出處與典故

  1. 曆史文獻

    • 最早見于《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 《梁書·陳慶之傳》進一步明确:“功高不賞,震主身危,二事既有,将軍豈得無慮?”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功臣因功績過高而陷入困境,如韓信、陳慶之等曆史人物。


三、用法與示例

  1. 語法功能
    作謂語或定語,例如:

    • “他功高不賞,最終反遭猜忌。”
    • “持節撫黔陽,功高不賞。”(清·朱彜尊《禹蜂文集序》)
  2.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不賞之功(同樣指無法賞賜的功勞)
    • 反義詞:功過相抵(功勞與過失相互抵消)

四、文化内涵

該成語反映了傳統社會中對“功高震主”現象的警惕,強調平衡功績與權力關系的重要性。現代也可引申為職場或團隊中貢獻過大卻未獲認可的情形。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文學引用,可參考《史記》《梁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華麗字典>

功高不賞

“功高不賞”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很高,但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贊賞。

下面對這個成語進行拆分:部首是“力”和“言”,筆畫數分别為2和5。

“功高不賞”的來源可追溯到《孟子·梁惠王上》:“形竟而神存,雖百工猶渾融;形滅而心存,百工之巧若拙。”這句話意指即使外表才華出衆,内心才智依然思想貧乏。後來,經過演變,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成語 “功高不賞”。該成語主要是用來形容那些在工作或者其他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卻沒有得到應有的贊賞和獎勵的人。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是「功高不賞」。

在古時候,這個成語的寫法有一些變化。在《成語源流字典》中,提到了兩種古代的寫法:“工高不賞”和“功高不賞”,前者是指工匠做出了很高水平的作品卻沒有得到應有的贊美和酬勞,後者則廣義上指一個人的才能和成就很高卻得不到應有的賞識。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在公司工作多年,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卻一直被冷落,真是功高不賞。

2. 這位科學家雖然做出了很多重要的發現,但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榮譽,可見功高不賞。

一些與“功高不賞”相關的組詞有:功德無量、功倍事半、高才捷足、不賞之功。

與“功高不賞”意思相近的成語有:“杯水車薪”,指微薄的幫助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浩氣長存”,表示偉大的氣概會長久存在;“無功受祿”,形容沒有付出努力卻得到回報。

與“功高不賞”意思相反的成語是:“原創之士”,意指那些始終保持創新、不被賞識、處于困境中的人。

以上就是關于“功高不賞”的一些知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