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韬钤的意思、韬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韬钤的解釋

(1).古代兵書《六韬》《玉钤篇》的并稱。後因以泛指兵書。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五:“ 趙蕤 者, 梓州 鹽亭縣 人也,博學韜鈐,長於經世。”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 宋令文 、 彭博通 徒鬭氣力,而不習韜鈐。” 清 感惺 《斷頭台·受谳》:“一班兒曉夜習韜鈐,磨新劍,著先鞭,估量着直搗到 長山 、 黑水 邊。”

(2).借指用兵謀略。 唐 張說 《将赴朔方軍應制》詩:“禮樂逢明主,韜鈐用老臣。” 清 王韬 《拟上當事書》:“ 湘 軍、 淮 軍夙稱勁旅,統兵大員皆身經百戰之名将,久嫺行陣,深諳韜鈐。”

(3).借指武将。 明 張煌言 《答趙安撫書》:“凡縉紳之家,韜鈐之族……概無誅求,以示寬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韬钤(tāo qián)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合成詞,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本義指兵器套與鎖鑰

    “韬”原指弓、劍的套子(如弓韬、劍韬),引申為“隱藏、收斂”;“钤”指鎖具或關鍵,象征“掌控、約束”。二字結合,字面指兵器的收納工具,暗喻對軍事力量的收放控制。

    來源:《漢語大詞典》釋義參考。

  2. 核心引申義:兵法謀略

    古代文獻中,“韬钤”特指用兵的謀略與兵法,如《宋史》載“深曉韬钤”即精通軍事策略。此義項強調對戰争藝術的系統掌握,涵蓋戰術布局、兵力調度等。

    來源:古代兵書及史籍用例,如《武經總要》。

  3. 抽象擴展:泛指深藏不露的才智

    衍生為隱藏才能、不露鋒芒的處世智慧,如“胸藏韬钤”形容人有謀略而不張揚,體現道家“守拙”思想。

    來源:古典文學中的隱喻用法(如明清小說)。


二、文化背景與使用場景


三、現代使用提示

該詞屬書面語,現代漢語中主要用于:

  1. 曆史、文學研究;
  2. 成語或固定搭配(如“韬钤秘術”);
  3. 強調傳統謀略的語境。

參考來源:

釋義綜合自《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及權威古籍語料庫(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主要收錄于《宋史》《武經總要》等典籍。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查閱中華書局點校本或專業辭書電子版(如“漢典”網收錄的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韬钤”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tāo qián,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1. 本義
    指古代兵書《六韬》和《玉钤篇》的合稱。這兩部典籍被視為軍事理論的重要著作,後逐漸成為兵書的代稱。

  2. 引申義

    • 用兵謀略:如唐代張說詩句“韬钤用老臣”,即指運用軍事策略。
    • 代指武将:因兵書與軍事相關,也借以指代擅長軍事的将領。
  3. 字義解析

    • 韬:原指弓劍的套子,引申為隱藏(如“韬光養晦”)或謀略(如“韬略”)。
    • 钤:本義為印章或鎖具,後延伸指兵法要領。

示例用法:
宋代孫光憲《北夢瑣言》提到“博學韬钤”,即稱贊某人精通兵法謀略。

别人正在浏覽...

安内昄章裱工不磨藏昂殘刻岔曲敕黃侈溢傳情喘月蹈常習故倒置堤夫讀霓發威高風峻節高眼鲽割骨療親根絆官族海牛悔悖假而嬌利矯若遊龍羁雌接二連三謹微朗格聯華利濟靈珠鸾鳳紙露桁暝晦鳴駒名相沐發木棉牧司偏賞耆戶長磬色乞退取精用宏儒風三皇聖武審識失涎私佼太乙宮填鴨式灌輸惕慄同種推迻外生女枭桀挾山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