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冰霜的意思、冰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冰霜的解釋

(1) [look severely;have moral integrity]

(2) 比喻操守純潔清白

志固冰霜。——《臨川烈武王道規傳》

(3) 比喻神色嚴肅或态度冷淡

凜若冰霜

冷若冰霜

詳細解釋

(1).冰與霜。 漢 張衡 《西京賦》:“於是孟冬作陰,寒風肅殺,雨雪飄飄,冰霜慘烈,百卉具零。” 漢 劉桢 《贈從弟》詩之二:“冰霜正慘愴,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栢有本性。” 唐 杜甫 《遠懷舍弟穎觀等》詩:“ 江 漢 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2).比喻操守堅貞清白。《隸續·晉右軍将軍鄭烈碑》:“故雖夙罹不造,而能全老成之德;居無檐石,而能厲冰霜之絜。” 唐 元稹 《宋常春等内仆局令》:“宣議郎行内侍 宋常春 等,皆以謹信多才,得參侍從。更掌上府,尤見吏能。守官無毫髮之瑕,勵己有冰霜之操,跡其聲實,可備監臨。”《明史·列女傳二·王氏》:“父曰:‘其一從夫地下為烈,次則冰霜以事翁姑為節,三則恒人事也。’”《再生緣》第四六回:“住在伊家深不便,隻惟立志守冰霜。”

(3).比喻冷漠嚴峻的心境或情态。 宋 蘇轼 《臨江仙·贈送》詞:“詩句端來磨我鈍,鈍錐不解生鋩。歡顔為我解冰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冰霜"是漢語中具有多層含義的複合詞,《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本義定義為"冰和霜的合稱",特指寒冷季節形成的固态降水現象。這一自然現象在傳統文化中衍生出三類比喻義:

一、品德象征。《漢語大詞典》指出其喻指"堅貞純潔的節操",如《宋書·孝義傳》記載的"志固冰霜",形容人物不為外物所動的品格。這種用法在曆代碑銘文獻中尤為常見,如唐代墓志常用"凜若冰霜"贊頌女性守節不移的德行。

二、情感狀态的具象化表達。清代文學批評家劉熙載在《藝概》中評述"詩人寄興,或取冰霜",指文學作品常以冰霜的物理特性暗喻人際關系的疏離感,如《紅樓夢》第五回"冷若冰霜"的描寫,生動傳遞出人物間的情感隔閡。

三、生存處境的詩意寫照。杜甫《秋興八首》"玉露凋傷楓樹林"的秋景描寫,通過冰霜意象構建出困頓艱辛的意境空間。這種文學手法在邊塞詩中形成固定意象群,常與"鐵衣""角弓"等軍事意象并置,強化戍邊環境的嚴酷性。

該詞的語義演變軌迹,印證了《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關于自然物象詞彙化的論述規律:由具體物候現象,經反複文學提煉,最終固化為承載文化價值的語碼。現代漢語中,"冰霜"仍保留着這種古今交織的語義層次,既描述物理現象,又傳遞文化記憶。

網絡擴展解釋

“冰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一、字面意義

指自然界的冰和霜,多用于描述寒冷氣候或冬季景象。例如:


二、比喻意義

  1. 象征高尚節操
    比喻人的品格堅貞、清白。如:

    • 《宋書·臨川烈武王道規傳》:“志固冰霜。”
    • 蘇轼詩句“鈍錐不解生鋩,歡顔為我解冰霜”也暗含此意。
  2. 形容冷漠嚴肅的态度
    常以“冷若冰霜”“凜若冰霜”等成語,描述人的神态或情感疏離。例如:

    • 宋·蘇轼《臨江仙》:“詩句端來磨我鈍,鈍錐不解生鋩。”

三、醫學專用術語

在醫學領域,“冰霜”指一種外用中藥制劑,主要用于治療頑固性神經性皮炎、濕疹等皮膚病,通常含有冰片和激素類成分。


四、例句參考


“冰霜”既可指自然現象,也可引申為品格的象征或情感的描述,不同語境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丙明避親長策撐達澄清天下澄心堂吃穿用度侈盛錯車淡默道儒釋條暢浮兢官儀龜殼好樣兒涸鲋得水合土鴻寶話茬兒火耗夾城檟楛健碩膠目駕坐接絲鞭局地居奇夔龍紋類名禮賞論事文蘆粟滿番汗冒幹内禪飄帶輕弱齊穎器宇軒昂曲躬躬取名髯龍掃雷上進韶歲使力首足鐵礦微鄙文刺遐戀下劣閑步相遜顯賢笑僇諧雅邪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