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蝼蟻的意思、蝼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蝼蟻的解釋

[mole crickets and ants—nobo***s;nonentities] 蝼蛄和螞蟻。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

夫吞舟之魚大矣,蕩而失水,則為蝼蟻所制。——《韓詩外傳》

蝼蟻之力

詳細解釋

亦作“ 螻螘 ”。 1.蝼蛄和螞蟻。泛指微小的生物。《莊子·列禦寇》:“在上為鳥鳶食,在下為螻蟻食。”《淮南子·人間訓》:“千裡之隄,以縷螘之穴漏。”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姚幹父雜文》:“況夫螻蟻至微,微而有知。”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被圍》:“巨魚失水,反遭螻蟻之欺。” 許地山 《綴網勞蛛》:“我不管人家怎樣批評我,也不管他怎樣疑惑我,我隻求自己無愧,對得住天上底星辰和地下底蝼蟻便了。”一說蝼蟻即螞蟻。參閱 元 李冶 《敬齋古今黈》卷二。

(2).比喻力量微弱或地位低微、無足輕重的人。《後漢書·班固傳上》:“ 固 ( 班固 )幸得生於清明之世,豫在視聽之末,私以螻螘,竊觀國政。”《南史·循吏傳·郭祖深》:“所以不憚鼎鑊區區必聞者,正以社稷計重而螻蟻命輕。” 明 劉基 《水調歌頭》詞:“螻蟻王侯同盡,何用名标竹帛,留與後人疑。” 清 曾國藩 《和邵君墓志銘》:“愍東南之大戾,仁聖與螻螘而同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蝼蟻"是漢語中承載着文化意蘊的複合名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三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層面

指代蝼蛄與螞蟻兩類小型昆蟲。《漢語大詞典》明确标注其作為并列式合成詞的特征,二者皆為群體性活動的微小生物。這種生物學特性使它們常被用于比喻力量薄弱但數量龐大的存在。

二、文化象征層面

在先秦典籍中已形成哲學隱喻,《莊子·列禦寇》以"在上為烏鸢食,在下為蝼蟻食"闡述生死觀,展現對生命平等的思考。《韓非子·喻老》則用"千丈之堤,以蝼蟻之穴潰"警示微小隱患的危害性,确立防微杜漸的處世智慧。

三、文學意象層面

唐代白居易《寓意詩》中"蝼蟻群"暗喻趨炎附勢的世俗衆生,宋代陸遊《書歎》以"人生如蝼蟻"傳達命運無常的感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特别指出該詞在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比喻平凡群體或脆弱個體。

注:文獻來源依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莊子集釋》(中華書局2013年版)、《韓非子校注》(鳳凰出版社2009年版)、《全唐詩》及《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學術版本。因網絡版本權威性存疑,暫不提供線上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蝼蟻”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lóu yǐ,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蝼蟻指兩種微小生物:蝼蛄(一種地下害蟲)和螞蟻。兩者常被并稱,代指自然界中體型微小、力量薄弱的生物群體。


二、比喻義

在文學和日常語境中,蝼蟻多用于比喻:

  1. 力量弱小的人或事物
    例如:“蝼蟻之力”形容微不足道的力量。
  2. 地位低微、無足輕重的個體
    如《後漢書》中“小臣蝼蟻,不勝區區”,以蝼蟻自謙身份卑微。
  3. 象征生命的脆弱與渺小
    如“蝼蟻尚且貪生”表達對生存的渴望,暗含對弱者的同情。

三、出處與用法


“蝼蟻”既是自然界的微小生物,也是文化中象征卑微與脆弱的經典意象。其用法從古至今一脈相承,生動體現了漢語以物喻人的修辭特色。

别人正在浏覽...

謗政本心蔔相倡答辰勾遲暮代德丹道淡沱刁蕭東北風蚪蝌兜籮阨隘訪貧問苦風癱脯脡工作證冠帶鬼筆閨彥濠梁合離合祀環刀黃袿彙集頮面監犯蛟鼍進朝款款輕輕淩挫淩威柳莺淪铄眉角沒死猛哥丁南宮敬撚梢子洽濡情首七燿卻說戎馬生郊睿德三從黍離麥秀厮诨騰灼天街跳空亡猿禍木蔚荟微伺溫理吳中霞嶼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