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鼇足的意思、鼇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鼇足的解釋

1.傳說中 女娲 用作天柱的大龜四足。《淮南子·覽冥訓》:“於是 女媧 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 高誘 注:“鼇,大龜。天廢頓以鼇足柱之。” 晉 成公綏 《天地賦》:“斷鼇足而續毀,鍊玉石而補缺。” 唐 黃滔 《融結為河嶽賦》:“豈非斷乎鼇足之時,剖彼雞黃之日,二儀各立以交泰,一氣旁流而洋溢。”

2.器物上做成龜足形狀的底腳。《新唐書·天文志一》:“﹝渾儀﹞表裡三重,下據準基,狀如十字,末樹鼇足,以張四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鼇足"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基本釋義 "鼇足"特指神話中巨鼇的四肢,見于《淮南子·覽冥訓》記載:"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于是女娲斷鼇足以立四極"(來源:中華書局《淮南子》校注本)。該詞由"鼇"(傳說中的巨龜)和"足"(肢體部位)構成複合詞,表達支撐天地的神話意象。

二、典故溯源 此詞源自共工觸不周山神話體系,據《列子·湯問》載:"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列子集釋》)。後多用于形容擎天巨柱或非凡支撐力,如李白《大獵賦》"斬鼇足,抶長鲸"即取此象征。

三、文化象征 在《楚辭·天問》王逸注中,鼇足被闡釋為天地秩序的具象化載體(來源:洪興祖《楚辭補注》)。道教典籍《雲笈七籤》将其列為"四靈肢",與青龍鱗、白虎爪、朱雀羽并稱(來源:道藏輯要本)。這種文化符號至今仍存于"獨占鼇頭"等成語中。

網絡擴展解釋

“鼇足”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來源綜合分析,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一、神話傳說含義

  1. 女娲補天典故
    指傳說中巨龜(鼇)的足,被女娲用作支撐天地的四極。《淮南子·覽冥訓》記載:“女娲斷鼇足以立四極”,描述上古時期天塌地陷,女娲斬斷巨龜四足代替天柱。這一意象在後世文學中常被引用,如晉代成公綏《天地賦》中“斷鼇足而續毀”,唐代黃滔詩文中也多次出現。

  2. 鼇的生物特征
    “鼇”為古代傳說中的海中大龜(一說大鼈),《說文解字》明确其為“海大鼈”,具有神靈屬性,如背負蓬萊仙山的傳說。

二、器物結構含義

指器物底部模仿龜足造型的支撐結構。例如《新唐書·天文志》記載渾儀底座“末樹鼇足,以張四表”,說明古代天文儀器通過龜足形部件增強穩定性。

三、引申比喻(需謹慎參考)

部分現代辭書(如查字典網)将其列為成語,比喻“自高自大、傲慢自滿”,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傳。


注意:

别人正在浏覽...

八石百疏邊孽阊阖宮騁骛翅扇毛創獲打柭柭導官倒映打油飛電視塔抵搪東省頓挫療法笃習氛慝庚泥貫魚之次估猜桂宮蘭殿監監家賊難防饑苦敬諾機長卷揚機訣籙拘儜孔忤赉赙臉軟聯繫實際洌氣靈獻鹿頭關爐先生履屐間馬革悶熱娩息鬧荒攆出潘泔偏賞千古不磨輕裘肥馬契洽楸枰膳房詩樂十六進制十眉圖胎息逃戶貼服通習未笄相柄閑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