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履屐間的意思、履屐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履屐間的解釋

比喻小事。《晉書·謝玄傳》:“吾嘗與 玄 共在 桓公 府,見其使才,雖履屐間,亦得其任。”亦省作“ 履屐 ”。 清 吳敬梓 《移家賦》:“觀使才於履屐,作表帥於人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履屐間”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lǚ jī jiān(注音:ㄌㄩˇ ㄐㄧ ㄐㄧㄢ),其核心含義是比喻小事。

詳細解釋:

  1. 詞義來源
    典故出自《晉書·謝玄傳》:“吾嘗與玄共在桓公府,見其使才,雖履屐間,亦得其任。”。這裡通過謝玄處理日常瑣事的例子,說明其才能即使在小事上也得以展現。清代吳敬梓在《移家賦》中進一步簡化使用為“履屐”:“觀使才於履屐,作表帥於人倫”。

  2. 用法與引申

    • 字面指“鞋履與木屐之間”,引申為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事務。
    • 在古漢語中,常以“履屐間”形容人才幹卓越,即使處理瑣事也遊刃有餘。
  3. 現代意義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學或曆史研究,強調以小見大的能力評價。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引用,可參考《晉書》及吳敬梓相關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履屐間的意思

“履屐間”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穿着木屐之間的短暫時間。它常用來形容某事情發生得非常快速,僅僅一瞬間的時間。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引申為某件事情發生得非常突然或愈發迅速。

履屐間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履”字的部首是“屍”,總共有七畫。“屐”字的部首是“屍”,總共有十三畫。

履屐間的來源

“履屐間”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屈原被放逐後,他在吳國的時候,有一次有人問他:“飯可至乎?”屈原回答道:“必則既至。”通過這個對話,形容屈原的反應非常快速。

履屐間的繁體

“履屐間”的繁體字是「履屐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結構和含義與現代的基本相同。

履屐間的例句

1. 他的反應真是履屐間,一下子就擺脫了危險。

2. 這個消息傳開後,履屐間就散播到了全城。

履屐間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履曆、屐齒、間隔。

近義詞:瞬間、刹那、百聞不如一見。

反義詞:反應遲鈍、一動不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