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比喻擅長辯論的口才。 宋 王令 《答束孝先》詩:“間發辨經義,鐵舌莫摩挫,高文忽下投,白日駭天堕。”
(2).刨子中的刨刀。 清 高靜亭 《正音撮要·木器》:“鐵舌:鉋心鐵,木匠光木用。”
"鐵舌"是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分解為兩個語素解析。從漢語構詞法分析,"鐵"屬名詞作定語,本義指金屬元素Fe,在構詞中常引申為"堅硬、剛強、不可摧毀"的屬性(《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舌"為名詞中心語,既指人體器官,也隱喻言語表達能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務印書館,2016)。
該詞的深層語義可從三方面闡釋:
在當代語用中,該詞多出現于文學評論領域,如錢鐘書《管錐編》論及韓愈散文時,用"鐵舌翻瀾"形容其雄健的文風。語言學家王力在《漢語詞彙史》中指出,此類金屬器官詞的構詞方式,可追溯至六朝時期的佛經翻譯文體。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22)第11卷第387頁獲取權威釋義。
“鐵舌”是一個漢語成語,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其解釋和使用場景如下:
形容說話直率、剛正不阿
指人言辭堅決果斷,不因外界壓力改變立場,常用于贊揚性格剛直、敢于直言的人。例如:“他素有鐵舌之稱,面對不公之事從不沉默。”(來源:)
比喻擅長辯論的口才
強調語言犀利、邏輯嚴密,多見于描述辯士或文人。例如宋代王令的詩句“間發辨經義,鐵舌莫摩挫”,即以“鐵舌”贊譽對方雄辯的才能(來源:、)。
在特定語境中,“鐵舌”還可指木匠工具中的刨刀(如清代《正音撮要》提到的“鉋心鐵”),屬行業術語,日常使用較少(來源:、)。
正面評價:
“他憑鐵舌之力,在辯論會上力壓群雄。”(形容辯才)
“這位檢察官以鐵舌著稱,辦案時寸步不讓。”(形容剛直)
中性或負面描述:
“你小子真是釘嘴鐵舌!”(略帶調侃,指固執己見)(來源:)
該詞需結合語境理解,若用于貶義可能暗含“固執”之意。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獻。
白後采僚慘楚城市之光辍職辭屈篡逐膽汁陡直罰款斐斐風餐雨宿拊搏富貴不能淫概行怪怪奇奇橫披鶴市诙妄混混沄沄驚歎不已浄域盡善盡美九部樂撅豎空論廓然樂利料選六壬蘿蔔花落腳芒然自失漫漭民雠耐戰南櫂北轅鬧酒切狀起居注磬鐘秋翅齊武器行七友鵲語壤驷攘争日出三竿若之何僧齋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設旄深沉深痼聖系石頭暑簟停步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