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起居注的意思、起居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起居注的解釋

(1).皇帝的言行錄。兩 漢 時由宮内修撰, 魏 晉 以後設官專修。 唐 宋 時凡朝廷命令赦宥、禮樂法度、賞罰除授、群臣進對、祭祀宴享、臨幸引見、四時氣候、戶口增減、州縣廢置等事,皆按日記載。 元 明 以後趨于簡單。《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太後﹞自撰《顯宗起居注》,削去兄 防 參醫藥事。”《舊唐書·經籍志上》:“乙部為史,其類十有三:……五曰起居注,以紀人君言動。”《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生作牀下出介]:‘若有史官在旁,也該載入起居注了。’”亦省稱“ 起居 ”。《宋書·志序》:“今以 班固 、 馬彪 二志, 晉 宋 《起居》,凡諸記註,悉加推讨,隨條辨析,使悉該詳。”

(2).職官名。負責侍從皇帝、記載皇帝的言行。 魏 晉 及 南北朝 多以著作郎兼修《起居注》, 北魏 始置“起居令史”,另有“修起居注”,“監起居注”等官。 隋 代于内史省設“起居舍人”。 唐 宋 又于門下省設“起居郎”和“起居舍人”分掌其事。 元 代以給事中兼修《起居注》。 明 初曾專設起居注。 清 代以翰林、詹事等日講官兼充,稱“日講起居注官”。參閱 唐 劉知幾 《史通·史官建置》《通典·職官三》《續通典·職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起居注是中國古代由專職史官記錄的帝王言行實錄,屬于官方史學文獻的重要類别。其核心含義與特征如下:

一、基本定義

起居注指古代史官逐日記載皇帝言行、朝政事務及宮廷生活的編年體史料。字面釋義中,“起居”原指日常作息,引申為帝王一舉一動;“注”即記錄、注釋。該詞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特指“君舉必書”的宮廷檔案形式。

二、核心功能

  1. 實錄君事

    史官(如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從皇帝左右,詳盡記錄其诏令、言行、朝議及政務決策,形成原始史料。如《新唐書·百官志》載:“起居郎掌錄天子起居法度,季終授之于國史。”

  2. 監督皇權

    通過“不虛美,不隱惡”的直書傳統(源于董狐、南史氏等史家精神),對帝王形成道德約束。唐代史官褚遂良曾拒唐太宗觀起居注,強調“善惡必記”的獨立性。

  3. 修史基礎

    起居注是編纂國史、實錄的原始依據。司馬光《資治通鑒考異》多次引用唐代起居注,印證其史料價值。

三、制度演變

四、文獻遺存

現存較完整的起居注包括: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線上版
  2. 劉知幾(唐).《史通·史官建置》[M]. 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歐陽修(宋).《新唐書·百官志二》[M]. 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司馬光(宋).《資治通鑒考異》[M]. 中華書局, 2011.
  5. 杜佑(唐).《通典·職官三》[M]. 中華書局點校本.
  6. 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 清代起居注數據庫[DB/OL]. https://www.fhac.com.cn/

網絡擴展解釋

“起居注”是中國古代史官制度中的重要概念,包含雙重含義:

一、皇帝的言行錄

指記錄帝王日常言行及國家大事的官方文獻。其内容涵蓋:

  1. 朝廷政務:包括命令赦免、禮樂制度、官員任免等。
  2. 帝王活動:如祭祀宴享、接見臣僚、巡幸行程等。
  3. 社會狀況:涉及氣候變化、人口增減、州縣建置等民生數據。 特點:自漢代起由宮内修撰,唐宋時期最為詳備,元明後逐漸簡化。唐太宗曾因起居注不可隨意查閱的規制與史官褚遂良對話,突顯其“善惡皆記”的實錄精神。

二、史官職官體系

指負責記錄帝王言行的專職官員,發展脈絡為:

史學價值

作為曆代編修正史的核心素材,起居注具有極高史料價值。其制度演變反映了古代皇權與史官監督機制的互動關系。

(注:以上内容綜合自多個來源,由于部分網頁權威性較低,建議結合《唐六典》《史通》等古籍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邦都碑帖變齊表土殡宮並頭叢楅室捕處逋慝不消巢軒辭卸粹質存意得采滌煩子敦肅反間之計焚剽更香鬼串規構輥雷皓齒娥眉好象黑名單話鋒黃包車歡谑敫然京辇進退路窮爛漿樂録令録木饅頭男女有别弄矢暖色牽率氣脈雀角榮幹散參商務辦事處食必方丈淑德驷車碎嘴泰然自若騰薄天冠地屦調攝蹄踵通俗讀物鴮鸅箱錢獻觞曉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