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若之何的意思、若之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若之何的解釋

(1).怎麼辦。《書·微子》:“今爾無指告予,颠隮,若之何其?”《左傳·隱公元年》:“國不堪貳,君将若之何?” 明 李贽 《自刻<說書>序》:“既自刻矣,自表暴矣,而終不肯借重於人,倘有罪我者,其又若之何?”

(2).怎麼,為什麼。《國語·周語中》:“且夫 陽 豈有裔民哉?夫亦皆天子之父兄甥舅也,若之何其虐之也?”《莊子·寓言》:“莫知其所終,若之何其無命也?莫知其所始,若之何其有命也?”《後漢書·周榮傳》:“臣子同貫,若之何不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若之何”是古漢語中常見的疑問性固定短語,其核心語義與用法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結構拆解與基礎含義 “若”為疑問代詞,表“如何、怎麼”;“之”是代詞,指代前文提及的對象或事件;“何”作疑問詞強化語氣。組合後整體表達對事件處理方式的疑問,相當于現代漢語的“該怎麼辦”“為什麼這樣”。《漢語大詞典》指出其典型用法為“表示對情況的反問或處置的疑問”。

二、語境中的雙重語義分化

  1. 反诘性否定:在否定性語境中強調事态不可改變。如《左傳·隱公元年》“國不堪貳,君将若之何”,此處指國家無法承受分裂,君主無法應對。
  2. 處置性詢問:在陳述性語境中尋求解決方法。如《莊子·人間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雖未直用“若之何”,但同類句式體現應對困境的思考邏輯。

三、典籍中的語用特征 該短語多出現于先秦文獻,承載着古代哲學思辨特征。據《古代漢語虛詞詞典》統計,其在《左傳》中出現逾50次,常與“其”“也”等虛詞連用構成“若之何其”“也若之何”等擴展句式,體現句式韻律與邏輯遞進的雙重需求。

網絡擴展解釋

“若之何”是古代漢語中的常見表達,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表示疑問“怎麼辦”
    用于面對困境或問題時,表達不知所措的疑問。例如《左傳·隱公元年》:“國不堪貳,君将若之何?”(國家無法承受雙重壓力,您将如何應對?)

  2. 表示反問“為什麼、怎麼”
    帶有質疑或反駁的語氣。如《國語·周語中》:“且夫陽豈有裔民哉?若之何?”(況且陽地哪有遺民呢?為何這麼說?)


二、用法特點


建議:若需查看更多古籍例句或深入分析,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高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碧霭霭獘梗鼻張不看金面看佛面淳美打話待閑帶着鈴铛去做賊抵距多用途貨船惡衣薄食附聲吠影該班隔陽拲梏寡味鶴池河渎神華腴積貫凈麗巨巾扛大活涼夜連滞鮥子馬衣明滴溜莫逆于心内咎偶行匏甖鬅茸平貼氆氇前期請訓栖峙然則仞識論認影為頭入道三千八萬莘野石枕束教思悲翁四庫書思所逐之聳壑所得稅天墀童生土種衛娘文經武略笑颦小弱邪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