腆愧的意思、腆愧的詳細解釋
腆愧的解釋
羞愧。 唐 白居易 《與楊虞卿書》:“非次寵擢,夙夜腆愧。”
詞語分解
- 腆的解釋 腆 ǎ 豐厚,美好。 胸部或腹部挺出:腆着胸脯。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 愧的解釋 愧 ì 羞慚:羞愧。慚愧。愧色。愧怍(慚愧)。愧疚。愧赧(因羞愧而臉紅)。愧悔。問心無愧。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腆愧"是一個相對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古代或較為文雅的語境中,其核心含義是羞慚、慚愧。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
字義拆分與組合:
- 腆 (tiǎn): 本義有豐厚、美好之意(如“不腆之儀”),但在表達情感時,常引申為羞愧、難為情的樣子。例如,“腼腆”一詞中的“腆”即含有害羞、不好意思的意思。
- 愧 (kuì): 直接表示慚愧、羞愧,因有缺點、做錯事或未能盡責而感到不安。
- 腆愧: 将“腆”的羞愧之态與“愧”的慚愧之心結合起來,強調一種内心感到羞慚、臉上顯露難為情的狀态,程度通常比單用“愧”更深,帶有更明顯的情感外露。
-
整體釋義:
- 感到羞愧和慚愧。 這是最核心的含義,指因自己的過失、不足或面對他人時的某種情境而産生的強烈羞恥與不安的心理感受。
- 形容羞愧難當的樣子。 不僅指内心的感受,也常用來描述因羞愧而表現在神情、态度上的難為情、不好意思的狀态。
-
用法與語境:
- 常用于描述因自己的言行不當、能力不足、辜負期望或接受他人過譽時産生的心理。
- 多見于書面語或較正式的場合,現代口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常用“慚愧”、“羞愧”等詞。
- 例句參考:
- 面對老師的嘉獎,他心中頗感腆愧,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
- 未能完成所托,他腆愧萬分,無顔再見友人。(此句體現程度深)
- 提及往事,她臉上露出腆愧之色。(此句體現外在表現)
權威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對“腆”的釋義中包含“[引]慚愧”的義項,并引《文選·潘嶽<寡婦賦>》“庶浸遠而哀降兮,情恻恻而彌甚。願假夢以通靈兮,目炯炯而不寝。夜漫漫以悠悠兮,寒凄凄以凜凜。氣郁悒而腆臆兮,涕泣下而沾衿。”李善注:“腆,愧也。” 這直接支持了“腆”有“慚愧”義。“腆愧”作為合成詞,其含義即由此引申組合而來。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雖未直接收錄“腆愧”詞條,但對“腆”的釋義中有“[書] 慚愧”的明确說明(見“腆”字條),對“愧”的釋義為“慚愧”。這為理解“腆愧”的含義提供了現代漢語的權威依據。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在“腆”字條下,釋義包含“③ 羞慚”,并引《國語·魯語上》“以羞腆舅”及韋昭注“腆,厚也… 或曰腆,善也。善舅,謂獻善言于舅。” 雖引文側重本義,但釋義明确點出“羞慚”義項,佐證了“腆”在古代文獻中可表慚愧。
“腆愧”意指因自身原因産生的、較為強烈的羞愧和慚愧之情,常伴有外在的難為情表現,是一個帶有文言色彩的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腆愧”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理解:
基本詞義
- 核心含義:表示羞愧、慚愧的心理狀态。兩字組合強化了情感色彩,多用于表達因受寵或意外獲得高位而産生的心理負擔。
字義拆分
- 腆(tiǎn)
- 本義為“豐厚”,如《儀禮》中“不腆之儀”指不豐厚的禮物;
- 引申為“挺起”,如“腆着胸腹”描述身體姿态。
- 愧(kuì)
語境與來源
- 經典用例:唐代白居易《與楊虞卿書》中“非次寵擢,夙夜腆愧”,意為對破格提拔感到日夜不安。
- 情感指向:常用于表達因受恩過重或德行不足而産生的複雜羞愧感,帶有謙抑色彩。
現代關聯
- 使用場景:現代漢語中極少單獨使用,但在古文研究、詩詞鑒賞或特定書面表達中可能出現。
- 近義詞:羞愧、慚愧、汗顔。
參考資料
- 詞源解析可參考滬江詞典及白居易原文;
- 字義拆分詳見、4的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拔授跋膝八羽北鄙之音鼈殼扇畢氣測評赤道坐标系遲日愁怨撮空大古裡呆定大體上打銷堵口耳挖子惡煞發兆沸喧府差苻婁高粹國刑杭絶韓侯蔌紅棗花好月圓熀燿歡釋赆敬酒酲即行郡佐沮漆課料利漕渠禮至爐櫜邏事祿圖買骨妙顔暮四朝三麴塵鋭角鋭藻室宿條列突顯枉帆未際猥險文胸誤卻五雲車嬉春歇家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