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殘刻的意思、殘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殘刻的解釋

(1).兇暴狠毒。《金史·蒲察合住傳》:“﹝ 蒲察合住 ﹞聲勢烜赫,性復殘刻。” 明 高啟 《商鞅範雎》:“夫 鞅 以殘刻之資事 孝公 。”《明史·劉觀傳》:“時左都禦史 陳瑛 殘刻,右都禦史 吳中 寬和。”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一章:“你三叔是把白鐵刀,樣子兇,其實一碰就卷刃了。他要是真殘刻,管不下個 生寶 ?!”

(2).殘害。 郭沫若 《創造十年續篇》:“互相猜忌,互相殘刻,結局不為異族所吞并,便釀成革命的爆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殘刻”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含義
    指雕刻或刻畫的作品不完整、殘缺不全。由“殘”(不完整)和“刻”(雕刻)組合而成,強調工藝或藝術品的未完成狀态。

  2. 比喻含義
    更常見的用法是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包含以下兩層意義:

    • 兇暴狠毒:形容性情殘暴、手段毒辣。例如《金史》記載蒲察合住“性複殘刻”,《明史》提到陳瑛“殘刻”與吳中的寬和形成對比。
    • 殘害行為:指對他人或事物的傷害、毀壞。如郭沫若在《創造十年續篇》中描述“互相殘刻”導緻社會動蕩。

二、使用場景

三、注意事項

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具體含義。例如“石碑上的殘刻”指物理殘缺,而“殘刻的統治者”則指暴政。若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可參考《金史》《明史》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殘刻(cán k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文物、碑文上剩下的未完全磨滅的刻痕。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是“殳”(shū),表示打的工具,右邊的是“刂”(dāo),表示刀。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刻印。在繁體字中,殘刻的寫法是「殘刻」。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據考古發現,古代漢字在金文和篆文時期的寫法與現代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在幾千年的演變中,字形和筆畫的基本結構相對穩定,隻是細節上有所變化。因此,我們可以通過研究古代的金文和篆文來了解古代漢字的演變。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殘刻這個詞語: 1. 在這座古墓中,我們發現了一塊殘刻,裡面隱藏着寶貴的曆史信息。 2. 這個碑文上的殘刻顯示出歲月的痕迹,令人感慨萬分。 關于組詞,我們可以使用殘刻這個詞語來組成一些詞語,例如: 1. 殘刻品:指保存了殘刻痕迹的文物或碑文。 2. 殘刻藝術:指以殘刻為基礎創作的藝術形式。 在近義詞方面,可能有一些詞語可以與殘刻類似,例如: 1. 遺迹:指古代文物或曆史遺址上的痕迹。 2. 痕迹:指物體上留下的痕 traces, 刻、迹迹象或印記。 而在反義詞方面,可能沒有一個明确的反義詞與殘刻完全相對立。因為殘刻本身指的是未完全磨滅的刻痕,而沒有未磨滅的刻痕并不一定稱為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