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牧司的意思、牧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牧司的解釋

(1).監督舉發。《史記·商君列傳》:“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 司馬貞 索隱:“牧司,謂相糾發也。一家有罪而九家連舉發,若不糾舉,則十家連坐。”《史記·酷吏列傳》:“置伯格長以牧司姦盜賊。”

(2).管民政的地方官。《晉書·李重傳》:“ 漢 革其弊,斟酌 周 秦 ,并建侯守,亦使分土有定,而牧司必各舉賢,貢士任之鄉議,事合聖典,比蹤三代。”《晉書·地理志下》:“自中原亂離,遺黎南渡,并僑置牧司在 廣陵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牧司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古語詞,主要可歸納為以下釋義:

一、核心釋義:監督與治理

指監察、治理或管理。此義源于“牧”的古義(治理民衆)與“司”(掌管)的結合,強調對人或事務的監督管控。

例證:

《晉書·職官志》載:“侍禦史……掌察舉非法,受公卿奏事,有違失者舉劾之。”其職能近于“牧司”監察之意(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晉書》)。

二、古代職官引申義

特指負責監察的地方官吏。魏晉南北朝時期,“牧司”可指代州郡長官或監察官,如司隸校尉的屬官。

例證:

《宋書·百官志》提及“牧司”為督察郡縣的官職(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宋書》校注本)。

三、字源與構詞解析

四、現代用法與語義弱化

現代漢語中,“牧司”已非常用詞,多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其核心語義可理解為:

對特定範圍行使監察、管理的職責(來源: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綜合來源依據: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對“牧司”的釋義及書證。
  2. 《晉書》《宋書》等正史職官志中相關官職記載。
  3. 古漢語構詞法研究(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
  4. 現代辭書對曆史語義的收錄(《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台灣教育部)。

網絡擴展解釋

“牧司”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一、監督舉發(動詞)

指古代通過相互監督、檢舉的方式維持社會秩序的制度。例如:

二、地方行政官職(名詞)

指古代管理民政的地方官員,常見于兩晉南北朝時期:

補充說明

  1. 詞源:“牧”本義為放養牲畜,引申為治理;“司”指管理,組合後衍生出監督與行政雙重含義。
  2. 現代關聯:現代已無此官職,但“牧”在“州牧”等詞中保留管理含義,如提到“牧”字本源的演變。

建議需要具體曆史文獻例證時,可參考《史記》《晉書》等原始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百辟刀敗事百五日棒喝主義抱兜卑削比灋避涼附炎弊政才占八鬥貸貣耽愛登徦咄咄書空翻腸倒肚放番發原豐昌感戢幹弄鶴警橫挑鼻子竪挑眼亨運懷濡幻設觳抵惛謬截句基面極思鸠婦峻流铿如空幻連珠炮鱗片鳗鲡旄節娩後沛宮篇葉溥遍千騎氣命全渾三惡道讪薄生情沈痾事濟樹簇司香鐵闆銅絃銅殼子頹肩宛葉武功閑伺消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