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漏的意思、鼓漏的详细解释
鼓漏的解释
鼓和漏,古代报时用器。《后汉书·祭祀志下》:“其亲陵所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严具。”《南齐书·皇后传·武穆裴皇后》:“上数游幸诸苑囿,载宫人从后车,宫内深隐,不闻端门鼓漏声。”
词语分解
- 鼓的解释 鼓 ǔ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鼓角(僶 )。大鼓。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高
- 漏的解释 漏 ò 物体由孔或缝透过:壶里的水漏光了。漏风。渗漏。漏泄(a.水、光等流出或透出;b.泄露)。漏电(跑电)。 泄露:走漏消息。漏底(泄露内情)。透漏。 脱逃或无意放过:疏漏。遗漏。挂一漏万。漏网之鱼
网络扩展解释
“鼓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鼓漏”指古代用于报时的两种器具组合:
- 鼓:打击乐器,通过击打传递时间信号;
- 漏:即漏壶,通过水滴计量时间的仪器。
两者结合形成报时系统,常见于宫廷、陵寝等场所。
二、功能与用途
- 报时作用
漏壶通过水滴流动记录时间,到特定时刻敲鼓通报,例如《后汉书·祭祀志下》提到“宫人随鼓漏理被枕”,说明用于规范宫廷作息。
- 场景应用
多用于深宫、陵墓等需严格管理时间之处。《南齐书》记载“宫内深隐,不闻端门鼓漏声”,侧面反映其重要性。
三、历史文献例证
- 《后汉书·祭祀志下》提及“鼓漏”用于陵寝日常管理。
- 《南齐书·皇后传》描述因宫殿隐蔽而听不到鼓漏声,说明其作为时间标志的普遍性。
四、总结
“鼓漏”是古代结合声音与水力计时的复合工具,兼具实用性与仪式性,体现了传统时间管理智慧。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后汉书》《南齐书》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账号额度使用完毕,请更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