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王不留行的意思、王不留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王不留行的解释

植物名。石竹科,一年生草本。叶对生,初夏开淡红小花。中医以其种子入药。《神农本草经》卷一:“王不留行,味苦平。主金创,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久服轻身耐老,增寿。生山谷。”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王不留行》:“此物(王不留行)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名。”吝啬者常借以示拒客之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俭啬》:“ 卫江州 在 寻阳 ,有知旧人投之,都不料理,唯餉王不留行一斤。此人得餉,便命驾。 李弘范 闻之曰:‘家舅刻薄,乃復驱使草木。’” 明 袁宏道 《送医者黄生谒东诸侯》诗:“橘老柑黄不奈何,飘然艇子出烟波。而今海上单方几,王不留行一味多。”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王不留行的解释可从植物学、中药学及成语文化三个维度展开:

一、植物学特征
王不留行是石竹科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一年生草本植物,高30-70厘米。其茎直立,叶对生,初夏开淡红色小花,种子呈黑色球形。主要分布于中国除华南外的各地区,常见于麦田或丘陵地带。

二、中药学价值

  1. 性味归经:味苦性平,归肝、胃经。
  2. 核心功效:
    • 活血通经:主治闭经、痛经;
    • 下乳消肿:被誉为“通乳圣药”,常用于产后乳汁不通、乳腺炎;
    • 利尿通淋:缓解淋证涩痛。
  3. 名称由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其药性“走而不驻”,即使帝王之命也无法阻拦,故得名。

三、成语文化含义
在汉语成语中,“王不留行”比喻权势极大、行为不受约束之人,源自历史典故。但需注意,此用法与植物/药材的关联性较弱,更多是语言文化的引申。

附:民间应用
常与穿山甲配伍增强通乳效果,民谚云:“王不留,穿山甲,大闺女喝了都下妈(奶水)”。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药方或植物形态细节,可参考《本草纲目》或现代中医药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王不留行》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王不留行》是指国君不拘礼法,任意穷兵黩武,铤而走险的行为。这个词主要用来形容统治者无视规则,肆意妄为的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

《王不留行》的拆分部首是王和行,其中王为部首,行为偏旁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14个。

来源

《王不留行》这个词出自《萧统考异》一书,是南朝梁代魏元忠所著。它是根据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来命名的。

繁体

《王不留行》的繁体字为「王不留行」,和简体字形式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写作《王不留行》时,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字体和书写风格,但基本的字形保持一致。随着汉字的演变,现代书写方式也有所改变。

例句

他展示了一个明君的风范,与《王不留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组词

王者、王朝、留行、行之、不行、无行、走行等。

近义词

任意妄为、放肆、肆意妄为、无法无天。

反义词

守礼遵规、循规蹈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