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典的意思、五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典的解释

(1).古代的五种伦6*理道德。《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 孔 传:“五典,五常之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蔡沉 集传:“五典,五常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

(2).传说中的上古五部典籍。《左传·昭公十二年》:“﹝ 倚相 ﹞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杜预 注:“皆古书名。”《书序》:“ 少吴 、 顓頊 、 高辛 、 唐 、 虞 之书,谓之五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皇世《三坟》,帝代《五典》。”

(3).泛指古代典籍。 南朝 梁 萧纲 《南郊颂》:“《五典》三墨,既葳蕤于璧水;九流《八索》,亦繽纷于 石渠 。” 明 沉受先 《三元记·讲学》:“素志惟甘清淡,《三坟》、《五典》沉酣。”

(4).指《诗》、《书》、《易》、《礼》、《春秋》五经。 汉 荀悦 《申鉴·政体》:“夫道之本,仁义而已矣,五典以经之,群经以纬之。”《后汉书·朱浮传》:“五典纪国家之政,《鸿范》别灾异之文。” 李贤 注引《礼记》:“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五典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五典"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重要概念,其核心含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演变,主要包含以下三层释义:

一、儒家经典体系 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慎徽五典,五典克从",东汉经学家郑玄注疏为"五典,五教也。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尚书正义》)。这种解释将五典与伦理教化相结合,成为后世"五常之教"的源头。《汉语大词典》收录此说,认为这是五典的原始含义。

二、上古政典系统 西晋学者孔晁在《逸周书》注中提出:"五典,谓五帝之典",指传说中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时期的治国典籍。唐代孔颖达《尚书正义》进一步解释:"言五典者,以教义、慈、友、恭、孝,此事可常行,乃为五常耳"。此说将五典视为先王治国文献的总称。

三、典籍分类范畴 在目录学领域,《隋书·经籍志》记载:"《礼记》有《五帝德》,又帝系姓,叙五帝授受",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将五典与"五帝之书"相关联,作为古代文献分类的重要依据。现代学者余嘉锡在《古书通例》中对此有详细考辨。

当代权威工具书如《辞源》《汉语大词典》均收录了上述多重释义,体现出该词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层意蕴。需要注意的是,五典的具体指涉在不同文献中存在差异,建议研究时结合《十三经注疏》等原始文献进行考证。

网络扩展解释

“五典”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四类:

1.古代五种伦理道德

指儒家倡导的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的伦理规范,具体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见《尚书·舜典》孔传)。这一解释在儒家经典中具有核心地位。蔡沉在《书经集传》中进一步扩展为“五常”,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上古五部典籍

传说中记载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时期治国之道的文献,与《三坟》《八索》《九丘》并称,但具体内容已失传(《左传·昭公十二年》提及)。

3.泛指古代典籍

作为广义概念时,可代指所有经典文献。例如南朝梁萧纲的《南郊颂》中用“五典”与《八索》对举,强调典籍的丰富性。

4.五经的别称

汉代文献中偶见以“五典”指代《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如荀悦《申鉴·政体》)。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尚书》《左传》及汉代经学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奥渫白衣酒熛爓鄙啬勃然大怒赤道几内亚稠伙答话丹麦地方主义鲕状岩坊郭分刌分蜜干惹构缔枸肆管座鬼星骨扇讙愉画楹火池忽腾腾巾几金女卷扬剧组扛长工冷光帘幌美风美赏妙理名垂青史难上难,难上加难偏信疋马评功奇玮戚谊券马三班倒三改兔深铭肺腑视频铄化説引宿糗贪慝天鷄壶铁牌投狭涴染武达相入衔石鸟闲燥小节信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