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跌荡放言”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指行为放纵不拘,语言豪放直率。其中“跌荡”意为放纵不羁,“放言”则指毫无顾忌地表达言论。
该成语最早见于《后汉书·孔融传》,原文记载孔融与祢衡(东汉末年名士)交往时“跌荡放言”,形容两人不拘礼法、言辞率性的状态。
多用于描述人物性格或言行风格,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的演变或相关典故,可参考《后汉书》原文或权威词典。
《跌荡放言》是一个成语,表示语言放荡,胡说八道,没有言之有物的意思。用来形容人说话没有根据,言不由衷,言过其实。
《跌荡放言》的拆分部首是“足”和“讠”,分别是“足字旁”和“言字旁”,它的笔画数目分别是7画和6画。
《跌荡放言》最早出现在明代的《黄庭坐月影》一书中,作者是杨慎。这个词原本是指人言论不确实,不可宝贝,给人带来困惑。
《跌荡放言》的繁体字是「跌蕩放言」。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一些差异。《跌荡放言》的古时写法是「軼糊論」。
他经常跌荡放言,很少有言之有据的时候。
组词:胡说八道、说三道四、乱七八糟、无中生有。
近义词:胡言乱语、空话连篇、信口开河、胡搅蛮缠。
反义词:言之有据、实话实说、切中要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