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后汉 郭太 、 李膺 的并称。 明 魏禧 《咏史诗和李咸斋》之一:“ 曹瞒 营四方, 郭 李 非所匹。”
(2). 唐 郭子仪 、 李光弼 的并称。 明 张煌言 《寄纪侍御衷文》诗之一:“ 赤松 游在安 刘 后, 郭 李 功名史并传。”
“郭李”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专指性的合成词,主要指东汉时期的名士郭泰(字林宗)与李膺(字元礼)。二者因品行高洁、学识广博且互为知己,常被后世并称,成为名士交游的典范。据《后汉书·郭泰传》记载,李膺官至司隶校尉,以“风裁峻整”闻名,而郭泰虽未出仕,但“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两人交往被赞为“登龙门”之交,象征士人精神的高度契合。
从构词法分析,“郭李”属姓氏并列式专名,其形成源于古代文人对历史人物的简称习惯,类似“李杜”(李白、杜甫)、“王谢”(王导、谢安)等用法。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被收录为独立词条,释义为“东汉郭泰、李膺的并称”,现代《辞海》亦延续这一解释,强调其作为历史人物并称的文化符号意义。
在语义演变方面,“郭李”除指代具体人物外,还被引申用于形容德行相契的知交关系。如清代顾炎武《日知录》评述:“郭李之风,犹存于魏晋之间”,此处即借指理想化的士人交往范式。
“郭李”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两种历史人物并称的含义:
后汉郭太与李膺的并称
郭太(字林宗)是东汉名士,以学识和德行著称;李膺(字元礼)同为东汉名臣,以刚正不阿闻名。两人因品德和影响力被后人并称为“郭李”。例如明代魏禧在《咏史诗和李咸斋》中写道:“曹瞒营四方,郭李非所匹”,借两人对比曹操的权谋。
唐代郭子仪与李光弼的并称
郭子仪是唐代中兴名将,平定安史之乱的核心人物;李光弼同为平叛功臣,两人因军事成就被合称“郭李”。明代张煌言在《寄纪侍御衷文》中提及“郭李功名史并传”,凸显其历史地位。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历史文献中多指向人物并称。
白玉楼蚌螺卑薄背身不贪为宝齿牙馀慧带头打喜敦煌变文集法出一门发死符厌告诫工运癸穴庚涡谷仙虾蟆衣寒武纪合离花腿疆吏监阅节传襟期究险开笔笼撚满潮茂功明烛模板母德南戒偶婚平头正脸铺白黔刺签题秦城热嘈嘈人兵日角山鸡映水少房省吃俭用生死存亡师范实益双璧淑贶束影素士谈锋通穆煨乾避湿吾丘子线段纤华衔诉屃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