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玺节与传言。《周礼·地官·司关》:“凡所达货贿者,则以节传出之。” 郑玄 注:“商或取货於民间,无璽节者至关,关为之璽节及传出之;其有璽节,亦为之传。传如今移过所文书。”《后汉书·公孙瓒传》:“﹝ 袁绍 ﹞不能开设权谋,以济君父,而弃置节传,迸窜逃亡。”《晋书·文帝纪》:“天子命 晋公 以相国总百揆,於是上节传,去侍中、大都督、録尚书之号焉。”
“节传”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基本定义
“节传”指古代用于通关的两种凭证:玺节(官方印章凭证)和传言(通行文书)。二者配合使用,用于货物或人员通过关隘时的核验。
文献例证
功能与演变
“节”为印章类信物,“传”为文字说明,两者结合确保通行合法性。晋代后逐渐与官职制度关联,如《晋书》提及“上节传”表示交还官印文书。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节操与传承”的组合,强调道德品质的坚守与延续。但此释义缺乏古籍支持,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植,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建议参考《周礼》《后汉书》等典籍用例以准确理解其本义。
《节传》是一个汉字词组,意思是传递节日的祝福和问候。它可以表达对他人节日的祝福和关心,也可以指代自己通过各种方式传递节日的祝福。
《节传》的主要部首是“月”,代表月亮,意味着时间的流转和节日的到来。根据拆分,它的其他部首是“广”和“才”。它的笔画数目是10画。
《节传》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演变,它是由“节”和“传”两个汉字组合而成的。在繁体中,它的写法为「節傳」。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对于《节传》这个词,它的古代写法是「節傳」。这种写法更加繁复,用的是篆书或者楷书的形式。
以下是一些关于《节传》的例句:
与《节传》相关的组词有:节日、传递、节快、传情等。
近义词:祝福、问候、传达。
反义词:忘却、冷漠、无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