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额骨中央部分隆起,形状如日。旧时相术家认为是大贵之相。《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準,日角。” 李贤 注引 郑玄 《尚书中候》注:“日角谓庭中骨起,状如日。”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事同》:“ 光武 日角, 唐高祖 亦日角。”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若吾真圣主面形日角,眼若日轮,毫光映射,无敢仰视之者,即在游天下时而然也。”相术家亦称额骨隆起入左边发际为“日角”,入右边发际为“月角”。《文选·刘孝标<辩命论>》:“龙犀日角,帝王之表。” 李善 注引 朱建平 《相书》:“额有龙犀入髮,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也。”
(2).喻指帝王。《魏书·尒朱荣传》:“佇龙颜而振腕,想日角以叹息。” 唐 李商隐 《隋宫》诗:“玉璽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臣僚瞻日角,父老盼霓旌。”
“日角”是古代相术术语,主要有以下含义:
相术中的贵相
指额骨中央隆起如太阳的骨相,旧时相术家认为是大贵之象征,尤其与帝王相关。具体位置在额头中央、两眉正中间上方,若高耸有气势且延伸至发际,则被视为帝王之相。例如《后汉书》记载光武帝刘秀“隆准,日角”,唐代李商隐诗中“玉玺不缘归日角”也以此喻帝王。
历史文献中的记载
东汉郑玄在《尚书中候注》中描述“日角谓庭中骨起状如日”,《魏书》《潜夫论》等古籍均提及此相与帝王关联,如伏羲“其相日角”。相术家还细分左额隆起为“日角”,右额为“月角”,合称“日月角”,象征天命。
文学中的象征意义
后世文学常用“日角”代指帝王或显贵,如唐代诗人以“日角”暗喻唐高祖李渊,清代诗词中亦用此词表达对君王的尊崇。
该词核心含义源于古代相术,后衍生为帝王象征,兼具历史与文学双重意涵。
《日角》是一个汉字词语,可以指代日出的时候,太阳的角度,也可以比喻事物的光辉或尖锐的一面。
《日角》的部首是日(rì),由于日出的意象与太阳的形状有关,所以它的部首是日。《日角》一共五个笔画。
《日角》的源自于古代汉字的形体演变,它的繁体字为「夢」。
在古时候,《日角》的写法没有太大的变化,它的字形形状略有差异,但整体结构和现代汉字相似。
1. 他站在山顶,迎着日角升起的太阳,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
2. 这匕首的刃口锋利如日角,能够轻易地切开一切阻挡。
1. 日光:太阳的光线。
2. 角度:物体之间的夹角。
3. 日出:太阳升起的时刻。
4. 角斗:古代罗马的一种武术比赛,参赛者使用锐利的武器进行战斗。
1. 朝阳:早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一面。
2. 锐利:形容物体尖锐,锋利。
1. 夜幕:太阳下山后的黑暗。
2. 钝:形容物体迟钝,不锐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