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罪过。《后汉书·李固传》:“ 固 之过衅,事合诛辟。”《宋书·范晔传》:“凡在过衅,竟有何徵,而刑罚所加,同之元恶,伤和枉理,感彻天地。”
“过衅”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所侧重,以下为详细解释:
部分现代资料(如)提出“突破界限”的引申义,但此说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与字形或语境误读有关,建议以传统释义为主。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宋书》等原文出处(来源1、3、5、6)。
过衅(guò xìn)一词是由“过”和“衅”两个字组成的。这个词来源于中国汉字,是一个动词词组。
根据康熙字典,拆分“过”的部首是“辶”,拼音为“guò”,包含8个笔画;拆分“衅”的部首是“行”,拼音为“xìn”,包含10个笔画。
“过衅”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韩非子·孤愤》一文中的使用。意思是经历或经受深刻的争斗、纷争或竞争。它常常用于描述个人在不同场合或境况中经历或面对困难、挑战和抵抗的过程。
繁体字“過釁”与简体字“过衅”意思相同。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和形状与现在有所不同。例如,繁体字“過釁”在古代常采用与现代不同的字形写法。
1. 他曾经过衅无数次,但从未放弃。
2. 我们需要面对过衅,才能真正成长。
3. 这个团队不畏艰难,敢于过衅。
组词中包含“过衅”的词汇如下:
1. 过衅激烈:形容争斗或竞争异常激烈。
2. 过衅时刻:指面临重大挑战的时刻。
3. 过衅之人:指经历过艰难抵抗并取得成功的人。
与“过衅”意思相近的词汇有:
1. 经历:指人在某种情况下所经过的事物或经过的过程。
2. 挣扎:形容人在困境或逆境中努力抗争或奋斗。
3. 抵抗:指人或事物反抗、抵制外来的压力、影响或侵害。
与“过衅”意思相反的词汇有:
1. 和谐:指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和睦相处。
2. 安逸:指人在某种条件下生活舒适、无忧无虑。
3. 和平:指没有战争、冲突、纷争的状态或社会。
百花凋零暴发家贝币并隔冰沍跛行千里波义耳定律颤声超石瞠愕持律楚祠啜醋篡盗翻改犯上作乱犯斋匪难奋恚佛气呱呱而泣官灯瑰姿河宫画媵佳妍集刊瘠疲九回巨笔居业狂烧良沃麦策花慕远男低音南国社贫冻破敝乾谢窃位素餐勤工俭学散兵山河表里少许折拒生境诗骚释滞疏网摅写四食时通合頽景违拗物种香饭邪辞翕服西红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