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诗经》、《离骚》的并称。 清 冯班 《钝吟杂录·诫子帖》:“ 子美 中兴,使人见《诗》《骚》之义,一变前人,而前人皆在其中。”
(2).泛指诗歌。 唐 柳宗元 《寄韦珩》诗:“君今矻矻又窜逐,辞赋已復穷诗骚。”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文同 ﹞善画墨竹,作诗骚亦过人。”
“诗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并称的两个核心概念,分别指代《诗经》和《楚辞·离骚》,代表先秦诗歌的两大源头与典范。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与文学内涵角度分述:
“诗”指《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西周至春秋中叶的305篇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其语言质朴,以四言为主,内容涵盖劳动、婚恋、战争等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汉语大词典》将“诗”定义为“言志之文”,强调其“温柔敦厚”的教化功能。
“骚”指《离骚》
《离骚》是战国时期屈原创作的楚辞代表作,以瑰丽想象和抒情长诗形式表达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说文解字》释“骚”为“扰也”,后引申为“忧愁”,契合《离骚》的忧愤基调。其句式长短错落,善用“香草美人”象征手法,开创浪漫主义传统。
“诗骚”并称的文学史意义
二者并称始见于南朝文学批评,如《文心雕龙·辨骚》称“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后世以“诗骚”代指现实与浪漫并行的诗歌传统,如唐代杜甫、李白分别被归为“诗宗”“骚体”的继承者。《辞海》指出,“诗骚”共同奠定了中国诗歌的比兴手法、抒情传统与社会关怀精神。
“诗骚”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详细解析:
《诗经》与《离骚》的合称
“诗”指《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代表现实主义传统;“骚”指《离骚》,是屈原创作的楚辞代表作,开创浪漫主义风格。两者并称“诗骚”,被视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两大源头。
泛指诗歌或文学作品
在更广义的语境中,“诗骚”可扩展为对诗歌的代称。例如唐代柳宗元在《寄韦珩》中用“诗骚”指代诗歌创作,宋代叶梦得《石林诗话》也以“诗骚”形容文同的诗文造诣。
“诗骚”一词既特指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经典,也可作为诗歌的泛称,体现了对古典文学传统的尊崇与延续。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用例或具体诗文,可参考唐代至清代的文献记录。
宝瑟不胜桮杓仓猝苍昊曹郎陈德成居车正齿班尺波垂祜丰肉风喻感光格面宫门鬼见愁归全反真贵艳国户横眉努目赫斯之威歡传幻灯谎揑黄漆唤铁环周魂飞神丧交耳惊瞻卡奔塔利亚湾亢丽克实快递员帘笼了望台六牙銮旂寝停羣玉区冶渠展日进斗金肉囊囊设禁蜃女慴愯庶邦树盖丝糕送诗篇缩祭听讲体元顽童温顾文字详梦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