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窃据职位,空食俸禄。谓在位而无作为。《汉书·杨恽传》:“ 惲 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羣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廷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 颜师古 注:“素,空也;不称其职,空食禄也。”《后汉书·梁竦传》:“ 孔子 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梁竦 作《七序》而窃位素餐者惭。” 宋 司马光 《乞免翰林学士札子》:“若取学士之名以自荣,而不供学士之职,窃位素餐,孰甚于此。”
“窃位素餐”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成语反映了古代对官员职责的重视,与儒家“在其位谋其政”思想相呼应。现代可用于批评官僚主义现象,或警示职场责任感。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汉书》《资治通鉴》等文献原文。
《窃位素餐》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某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地攀升到高位,取代原有的人。它的含义是指某个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夺取别人的地位,并享受着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权力和利益。
按照《康熙字典》的分解部首和笔画,可以得出以下的分解:
窃(突,矢):部首是穴(穴是矢的变形,表示“人”),总笔画为9画。
位(亻,立):部首是人(表示人),总笔画为7画。
素(⺳,口):部首是糸(表示丝,古代写法为⺢),总笔画为8画。
餐(食):部首是食,总笔画为12画。
《窃位素餐》这个成语的来源比较晚,最早见于清代纪晓岚所著的《纪太夫传》。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成语的字形和现代稍有不同,如“窃”字的古代写法为“突”,“餐”字的古代写法为“飶”。这些字形的变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演变的。
以下是一些使用《窃位素餐》的例句:
他通过贿赂和抹黑他人,成功地实施了窃位素餐。
那位官员通过搞阴谋诡计,窃位素餐,最后遭到了惩处。
这个成语还可以进行拆字组词,如“窃取”,“窃听”,“官位”等。
近义词:篡位,夺权,窃国。
反义词:正当途径获得权力,合法晋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