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绝,拒绝。《新唐书·长孙无忌传》:“ 许敬宗 数劝之, 无忌 厉色折拒。”
“折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é jù(注意“折”在此处读作shé),其核心含义为屏绝、拒绝,通常指态度坚决地回绝或抵制。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典型用例
出自《新唐书·长孙无忌传》:“许敬宗数劝之,无忌厉色折拒。”
描述长孙无忌面对劝说时,以严厉神色坚决回绝。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新唐书》等文献。
折拒是一个汉字词语,多用于文言文中,意为拒绝、回绝。
折拒是由“扌”和“束”两个部首构成。其中,“扌”是手部,表示动作,而“束”是约束、拘束的意思。
折拒的笔画数为10画,分别为“丿、一、一、丨、丨、一、丨、丶、丨”,按照笔画顺序依次书写。
折拒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汉字,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其繁体写法为“折拒”,没有太多的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折拒在古时的写法为“折”字的左边加上一个相同的“折”字,表示拒绝的意思。
1. 他毫不犹豫地折拒了对方的邀请。
2. 面对困难,你不能折拒,而是要奋力克服。
折中、折断、折磨、拒绝、拒人于千里之外
拒绝、回绝、拒回、不从、不答应
接受、答应、应允、同意、许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