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共同的意思、共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共同的解释

[common] 属于大家的,公有的

五一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

详细解释

(1).犹言一同。《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与民偕乐,故乐也” 汉 赵岐 注:“言古之贤君,与民共同其所乐,故能乐之。”《百喻经·二鸽喻》:“昔有雌雄二鸽,共同一巢。”《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所以化导兄弟,共同斯志。”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一折:“小生与居士共同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2).大家一起(做)。《前汉书平话》卷上:“ 刘武 受詔牌金帛了,即请 宋公达 、 李德 、 程彦雄 共同商议。”《水浒传》第五八回:“先来拜见 晁头领 ,共同商议。”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六段:“谈论起共同参加过的有意义的大事,感情一下子会加深几十年,不亲的人也会变得十二分亲。”

(3).属于大家的,彼此都具有的。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他们互相握手、拥抱,共同的心情使他们的话象打开闸门的洪水一般。” 胡采 《序<在和平的日子里>》:“它的主人公们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有什么共同之点吗?”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共同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共同"是现代汉语中具有复合功能的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主要包含两层含义:

一、形容词用法(第468页)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共有的属性,强调事物之间的共享性。例如:"共同目标"指多方达成一致的奋斗方向,"共同财产"表示法律认可的共有资产。这种用法常见于法律文书和社会契约表述,体现权利义务的共享特征。

二、副词用法(第469页) 表示多个主体以协作方式完成特定行为,如"共同努力""共同开发"。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释义,此用法强调行为主体间的协同关系,与"各自""分别"构成反义关系。

该词的词源可追溯至东汉郑玄《周礼注疏》"共,犹同也"的训诂,经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共者,同也"的阐释,最终在现代汉语中完成词义融合。当前语言学研究中,北京大学中文系将其归入"协同语义场"的核心词汇,具有高频使用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共同”是一个汉语常用词,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共有的、一起参与的”。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词义
    作形容词时,表示“属于大家的、彼此都具有的”,如“共同目标”“共同利益”;作副词时,表示“一起协作完成某事”,如“共同努力”“共同生活”。这种双重词性使其在句子中既可作定语修饰名词,也可作状语修饰动词。

  2. 语境延伸

    • 法律领域:特指多人对权利或义务的共享,如“共同财产”“共同被告”;
    • 社会学角度:强调群体协作关系,如“人类命运共同体”;
    • 哲学层面:表达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如“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
  3. 近义辨析

    • “一起”侧重动作同时发生(如“一起吃饭”),而“共同”更强调共享属性或协作关系;
    • “公共”多指属于社会的(如“公共场所”),而“共同”侧重群体内部的共有性。
  4. 典型搭配
    | 搭配类型 | 示例 | |---|---| | 名词性 | 共同点、共同体、共同语 | | 动词性 | 共同开发、共同承担、共同进步 | | 成语化 | 同舟共济、和衷共济(近义表达) |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高,据统计在《现代汉语频率词典》中位列前3000高频词,体现了其在表达协作关系、集体属性时不可替代的语言价值。

别人正在浏览...

敖荡襃广兵马司擘阮不落言筌粲丽草靡风行差之毫氂,失之千里赤都心史仇家传板麤缞斩斗牛场敦崇杜邮之赐凤实覆讯工字钢过屠大嚼黑蒙蒙鸿案鹿车红宝石鸿悆槐槽回迂江东三虎将抚见义敢爲机船积金技佞金正基筑骏马换小妾控阨量力量沙鳞构六纬乱事玫瑰露槃水颇黎乔装打扮清悟三十二相沙丁鱼十保扶诗牀世风日下侍禁四辈嗣宗搨地钱铜镪徒谪卧蚕瞎弄薪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