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史·檀道济传》:“ 道济 时与 魏 军三十餘战多捷,军至 歷城 ,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 魏 者具説粮食已罄,於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 道济 夜唱筹量沙,以所餘少米散其上。及旦, 魏 军谓资粮有餘,故不復追,以降者妄,斩以徇。”后以“量沙”为安定军心,迷惑敌人之典。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见边庭乏餉,军士呼庚,主帅量沙,怕的是飢军一溃扰中华。” 清 赵翼 《前接雨村观察续寄诗话又接来书再次寄答》诗:“擣虚拔帜晨趋壁,救败量沙夜唱筹。”
“量沙”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语,其核心含义与军事策略中的虚张声势、稳定军心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源典故
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宋名将檀道济在与北魏交战时,因粮草不足被迫撤退。为稳定军心并迷惑敌军,他命士兵在夜间用沙子冒充粮食称量,同时将仅存的少量米撒在沙堆表面。次日北魏军队误认为宋军粮草充足,未敢追击,檀道济因此成功脱险。
2. 引申含义
后以“量沙”比喻以下两种行为:
3. 文学引用
该典故常被后世文人化用,例如:
总结
“量沙”不仅记录了古代战争中的智慧谋略,还成为汉语中表达“以虚掩实”策略的典型文化符号,常见于历史叙述或文学创作中。
量沙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量”和“沙”,它们分别属于“里”和“水”部首。
“量”字由“里”和“良”两个部分构成,表示衡量、测量的意思。而“沙”字由“氵”和“少”两个部分构成,表示沙子或细小的颗粒。
作为一个词语,量沙的意思是对沙子进行测量或衡量的意思。
量沙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用斗或尺等工具来衡量沙子的重量。这个词在现代汉字中仍然保留着这个义义。
在繁体字中,“量”字的写法类似于“釐”,而“沙”字的写法类似于“煞”。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量”字和现代汉字无明显差别,但是“沙”字在古代写法中是由“氵”和“少”两个部分构成,“少”写成了“小”。因此,古代汉字写法中的“沙”字类似于“氵小”。
以下是量沙词语在句子中的例句:
1. 哥哥拿着一个容器,准备量沙。
2. 我们需要量沙来确定建筑材料的用量。
3. 在化学实验中,量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量沙的一些组词包括:量具、量尺、量度、量均、量化等。
与量沙相关的近义词有:称重、称量。
与量沙相反的反义词是:倒出、倒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