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timate one's strength or ability (and act accordingly)] 衡量本身的力量
度德量力
衡量人的力量和能力。《左传·隐公十一年》:“ 郑 息 有违言。 息侯 伐 郑 , 郑伯 与战於竟, 息 师大败而还。君子是以知 息 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汉 贾谊 《新书·过秦上》:“试使 山 东之国,与 陈涉 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唐 韩愈 《上张仆射书》:“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彊使为是。” 清 顾易 《律陶》诗之六:“量力守故辙,高酣发新謡。”
“量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iàng lì(注音:ㄌㄧㄤˋ ㄌㄧˋ),其核心含义是衡量自身的能力或力量,并基于此采取合理行动。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解释:
“不度德,不量力……其丧师也,不亦宜乎!”(《左传·隐公十一年》)
“量力而行”。
古代文献:
现代应用:
常用于劝诫理性决策,如“量力投资”“量力参与”,强调避免盲目行动。
通过结合历史典故和现代语境,“量力”一词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务实、理性的智慧。
《量力》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它含有丰富的意义。拆分部首是「量」和「力」,笔画分别为「里」和「力」。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写法。
在繁体字中,「量力」的写法为「量勢」,部首「勢」表示力量。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量」指的是衡量事物的大小,「力」则是指能够发挥的力量。
这个成语经常用来描述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应该做好合理的衡量和估计,不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它是一种谦虚和理性的态度。例句:“他虽然雄心勃勃,但是还是应该量力而行,一步步地实现目标。”在这个例句中,「量力而行」表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行动,不盲目行事。
有一些相关的组词包括「量力而行」和「量体裁衣」。「量力而行」意味着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条件来制定计划,不超出自己的范围。而「量体裁衣」则是指根据不同的个体特征来定做衣服,比喻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措施。
近义词包括「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和「审时度势」。这些都是表示应该准确地认识自己和外部环境,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做出决策和行动。
反义词可以是「不计后果」和「盲目自信」这样的词语。这些词语表示一个人不考虑结果或者没有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盲目地行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