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崇尚。《晋书·慕容宝载记》:“﹝ 蒙容宝 ﹞及为太子,砥礪自修,敦崇儒学。” 唐高祖 《禁行刑屠6*杀诏》:“盖欲敦崇仁惠,蕃衍庶物,立政经邦,咸率兹道。”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 汉 世敦崇行谊,州郡有才贤著闻者,其上得辟为功曹掾属,往往洊歷以至公卿列侯。”
(2).浑厚清峻。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二:“文既成,敦崇严重, 太宗 深加叹奬。”
(3).结实高大。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田臾传》:“ 田 家郎四体敦崇,头角崭崭,他日任重致远,当无出其右。”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敦崇汉语 快速查询。
敦崇是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词典释义及经典用例三方面解析:
二字组合后,“敦崇”强调以诚挚、庄重的态度推崇或尊奉某事物。
推崇;尊崇
例:《汉语大词典》释:“敦崇,犹尊崇。”如“敦崇礼教”即指恪守并弘扬礼制教化。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崇尚;重视
例:《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注:“敦崇,尊崇;崇尚。”如“敦崇俭朴”意为倡导节俭之风。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后汉书·朱穆传》:
“穆深敦崇儒学,劝课掾史子弟悉就学。”
(朱穆极力推崇儒学,督促下属子弟求学。)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
《宋史·礼志》:
“敦崇风教,以励臣节。”
(通过尊崇礼教来激励臣子的节操。)
“敦崇”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道德礼法的庄重推崇,其核心是以笃实之心尊奉高尚价值,常见于典章文献与历史叙述中,现代汉语多用于书面语体。
“敦崇”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多个角度解析:
作为成语使用时,“敦崇”指敦厚而崇高的品德,强调个人兼具纯朴诚实与高尚道德的双重特质。其中:
品德层面
形容人具备深厚的内在修养,如《晋书》中提到“敦崇儒学”,指推崇儒家道德修养()。其核心是内外兼修——既保持纯良本性,又追求崇高理想。
词源与文化背景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论语》中的“敦崇好学,守问志行”,强调以敦厚的态度对待学习,并坚守志向()。
在古籍和部分语境中,“敦崇”还有以下含义:
注:以上内容综合了权威词典释义()及古籍用例(),如需更多例证或完整词源考据,可参考相关文献。
壁挂逼扑布被巉嶻尘冒酬賔春岚翠旃大点钓缗都酿儿童文学焚溺佛乘敷英稾芼过背过醆黑籍冤魂河落横竹弘新楻板黄皮寡瘦火环讲复洁诚金奔巴瓶襟屏极情絶端楷书吏堪布空谷幽兰楛砮良食里儿犁铧临按马介明允拈花弄月撚梢子宁候讴功颂德諐仪趄趄起花样情窦赏识升霞数据库树叶掉下来怕打破头腾蹀条序桐柏宫通移掀髯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