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制。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三》:“ 子贡 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古今解者未尝有异説。而 张无垢 曰:‘……危言以控阨,而不以善道之,取辱之。’”
控阨(拼音:kòng è)为古汉语复合词,由“控”(掌控)与“阨”(险要之地)组合而成,本义指控制险要关隘,引申为扼守关键位置以制敌。
字源与结构
军事与地理引申义
现代使用场景
“控阨:控制险要之地。‘控’谓引弓,‘阨’同隘,引申为扼守。”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控阨:占据要道以制敌,常见于古代兵家策略。”
(来源:夏征农、陈至立主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史记·项羽本纪》:“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此所谓控阨天下而令诸侯者也。”
时期 | 语义重心 | 典型用例 |
---|---|---|
先秦两汉 | 地理要塞掌控 | “控阨函谷,以拒六国” |
宋明清 | 权力与经济垄断 | “控阨盐铁,富甲一方” |
现当代 | 历史/文学语境 | “控阨之势,已成定局”(历史小说) |
陆游《书愤》:“楼船控阨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以“控阨”喻战略防御姿态。
一夫当关(《淮南子》)、襟喉之地(《读史方舆纪要》)均与“控阨”概念呼应。
参考资料:
“控阨”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由于现有资料有限(仅查字典网提供简短释义),若需更详细的词源考证或历史用例,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等专业辞书。
鼻洞敝蠹閟寝卜世朝宰成规陋习辰勾大含细入打擂弹唇叨滥打顐地面辐射杜闭凡尔赛烦闷風神覆载钩端逛公园癏官官情顾曲周郞骇遽寒碜红告示后救胡觑将军佩讲是説非健仆敬恭桑梓噤若寒蝉旧倡就法绩绪军职客帮宽宏缭嫈林子理无专在庐君谩附秘书院内童捻捻转妮子扑堆契船求剑全身远祸撒谎善谈身价倍增遂古太初历特至同恶相恤物色先号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