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隔蓦的意思、隔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隔蓦的解释

互不相通。《朱子语类》卷四十:“问:‘使 子路 知礼,如何便得似 曾晳 气象?’曰:‘此亦似乎隔驀,然亦祇争箇知不知、见不见耳。若达得,则便是这气象也。’”《朱子语类》卷七三:“然而某这箇例,祇是一爻互换转移,无那隔驀两爻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隔蓦"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近代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白话文献(如敦煌变文、宋元话本)中,现代汉语已罕用。其核心含义可理解为“突然阻隔、猝然分隔”,常用来形容空间或情感上突如其来的隔绝状态。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研究资料的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隔”:本义为阻隔、分开,指事物之间产生距离或障碍。
  2. “蓦”:本义指突然、骤然(如“蓦然”),源自骑术术语“上马”,引申为动作迅疾、出乎意料。
  3. 组合义:二字叠加后,强调因突发因素造成的瞬间阻隔,隐含意外性与短暂性。

    例:敦煌变文《目连救母变文》中“母子隔蓦,不能相見”,指目连与母亲因生死界限突遭分离。


二、文献用例与权威来源

  1. 敦煌变文例证

    在《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中,“隔蓦”描述目连之母堕入地狱后,与子骤然阴阳两隔:

    “母子隔蓦,不能相見,如餓狗臨坑,叫喚無門。”

    来源:中华书局《敦煌变文选注》(1987年)第521页。

    分析:此处“隔蓦”既指空间(冥界/人间)的突然隔绝,亦含情感上的猝然分离。

  2. 宋元话本中的引申

    部分宋元话本用“隔蓦”表人际关系疏离,如:

    “兄弟隔蓦多年,今朝重聚,恍如隔世。”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1卷第137页“隔蓦”词条。

    分析:此例中“隔蓦”强调因时间流逝导致的突然陌生感,与“隔膜”义近。


三、语义辨析


四、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属古语遗存,现代汉语中仅见于方言或仿古文本(如历史小说、戏曲)。若需表达类似含义,可选用“猝然相隔”“霎时阻绝”等短语替代。

权威参考来源:

  1. 项楚《敦煌变文选注》(中华书局,2006年修订版)
  2. 江蓝生《近代汉语探源》(商务印书馆,2000年)
  3.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网络扩展解释

“隔蓦”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见于古代文献,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隔蓦”读作gé mò(注音:ㄍㄜˊ ㄇㄛˋ),意为“互不相通”,强调事物或概念之间存在阻隔、无法连贯或理解的状态。

2. 词源与文献用例 该词出自宋代朱熹的《朱子语类》: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哲学、理学讨论中,表达以下语境:

4. 近义与反义词 目前文献中未明确记录其近反义词,但可根据含义推测:

提示:该词现代使用极少,多见于古籍研究。如需深入理解,建议结合《朱子语类》原文语境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阿鹊盐败像报馆珤器碥磴笔语不作死就不会死穿青衣抱黑柱逴荦窜锢胆丧魂消大杖则走斐美棼乱感恩怀德干槁公买公卖钩染贵茂杭子寒磬龢驩喉襟华藻浑纯互易见今骄惑椒庭极弊进牍救应流苏金镂鞍黎物麦麸每日家美諡妹子门户洞开闵茶民历盘究刨烟铺前半晌千金买赋栖真鹊陵软揣慎时谁堪特达头工忘己玩戏婉谐文匠香芹笑哂小学懈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