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馆的意思、报馆的详细解释
报馆的解释
[newspaper office] 旧称报社
详细解释
报社的俗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 老舍 《龙须沟》第三幕:“娘子,四嫂,得预备一下呀,待一会儿还有报馆的人来访问咱们,也许给咱照相呢!” 陆文夫 《荣誉》:“报馆的记者,简直成了她的老朋友。”
词语分解
- 报的解释 报 (報) à 传达,告知:报告。报喜。报捷。报考。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报废。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简报(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报。情报。晚报。画
- 馆的解释 馆 (館) ǎ 招待宾客或旅客食宿的房舍:宾馆。旅馆。馆舍。 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外交人员常驻的住所:大使馆。领事馆。 某些服务性商店的名称:茶馆。照相馆。 一些文化工作场所:报馆。博物馆。文化馆。馆
网络扩展解释
“报馆”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报馆”指旧时编辑、发行报纸的机构,即现代所称的“报社”。这一称呼在近代中国广泛使用,尤其在港台地区沿用至今,而大陆地区现多改用“报社”。
二、历史背景与特点
-
功能演变
早期报纸与杂志未明确区分时,“报馆”也涵盖杂志出版机构的功能。例如《晋察冀日报》在革命时期通过报馆传播抗战信息,发挥了思想动员作用。
-
社会影响
报馆曾是大众信息传播的核心载体,尤其在开民智、普及知识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三、文学与历史例证
- 清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提到“报馆主笔”通过刊登诗文博取名声。
- 老舍话剧《龙须沟》中描写报馆记者采访的情节,反映了民国时期报馆的社会角色。
四、近义词与使用范围
- 近义词:报社(现代通用词)。
- 使用范围:现多用于历史文献或特定方言区(如港台),大陆地区已逐渐被“报社”取代。
若需进一步了解报馆的历史案例或具体文学作品中的用法,可参考《文明小史》《龙须沟》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报馆》一词的意思及来源:
《报馆》一词中,“报”指的是报纸,“馆”指的是机关或机构的意思。因此,《报馆》可以理解为报纸机关或报社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报馆》一词的拆分部首是“丿”和“⺮”,其中“丿”是“刀”字的一般形式,“⺮”是“竹”字的一般形式。拆分后的笔画数目为5画。
繁体及古时候汉字写法:
《报馆》繁体字为《報館》。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整体意义和用法基本一致。
例句:
1. 我昨天去报馆采访了一位知名作家。
2. 他在报馆工作已有十年,非常熟悉新闻行业。
组词:
报纸、报社、刊物、编辑部、新闻机构
近义词:
报社、新闻社、报刊
反义词:
读者、记者、发布会、接收站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