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婉转和谐。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韦应物》:“诗律自 沉 宋 之下,日益靡嫚,鎪章刻句,揣合浮切,音韵婉谐,属对藻密,而闲雅平淡之气不存矣。”
“婉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婉谐(拼音:wǎn xié)指婉转和谐,常用于形容语言、音韵或表达方式的柔和协调。例如在诗词创作中,强调音律的流畅与意境的自然结合。
文献来源:
该词最早见于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韦应物》。文中提到唐代诗律演变时,用“音韵婉谐”描述韦应物诗歌的音律特点,指其作品在雕琢词句的同时保持了音调的和谐优美。
例句:
“诗律自沉宋之下,日益靡嫚,鎪章刻句,揣合浮切,音韵婉谐,属对藻密。”(《唐才子传》)
多用于文学评论或古典诗词分析,形容语言风格或艺术形式的含蓄与和谐,如“行文婉谐”“声调婉谐”。
《婉谐》是一个形容词,指某种言辞、行为或氛围给人带来柔和、巧妙以及轻松欢快的感觉。它可以形容一个人的幽默风趣,也可以形容一个作品或场合的逗趣和搞笑。
《婉谐》这个词由部首女(女儿)和部首讠(言语)组成。女部的拆分为:女(女儿、女人);讠部的拆分为:讠(言语、谈话)。总计共有11个笔画。
《婉谐》一词最早见于《礼记·杂记上》:“婉则为谐。”婉谐的概念在古代即有,意为言辞柔和而乐观。
《婉谐》这个词的繁体字为「婉諧」。
在古时候,婉谐的写法与现代并无太大差异,只是部首在字形上有些许变化。比如《现汉》字典中收录的《康熙字典》中的写法为「婉譿」。
1. 他的幽默风趣总能让人感到婉谐而欢乐。
2. 这篇小说以其细腻婉谐的文字,吸引了无数读者。
组词:婉言、婉典、婉转、谐声、谐趣
近义词:风趣、幽默、搞笑
反义词:严肃、沉闷、呆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