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进牍的意思、进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进牍的解释

(1).古代进奉写字用的木板或纸笺。多指请人赋诗作文。 唐 杨炯 《宴皇甫兵曹宅诗序》:“抽毫进牘,皆请赋诗。” 宋 陈造 《延绿亭赋》:“因援毫而进牘,聊想像而陈辞。” 清 梅曾亮 《<柏枧山房诗集>自序》:“今则对客进牘,字惟谈欢;举杯当歌,声必论慼。”

(2).进呈书表。 宋 苏舜钦 《诣匦疏》:“諫官御史亦不闻进牘白见,铺陈灾害之端,以开上心。” 清 吴兆骞 《竹赋》:“顾宾御而长怀,招 季重 而进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进牍(jìn dú)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专指臣子向君主呈递奏章或文书的行为,具有明确的公文属性与礼仪规范。以下从释义、出处及用法三方面解析:

一、释义

核心含义:指臣下将书写于木牍(竹简)的奏章进呈给君主。

二、典籍出处

  1. 《明史·职官志》

    “凡进牍,需依制式,由通政司转呈。”

    此例说明明代进牍需经通政使司审核转递,体现其制度规范性 。

  2. 《清会典·礼部》

    “百官进牍,必稽首跪呈,以彰君臣之礼。”

    强调进牍时的礼仪程序,反映其庄重性 。

三、用法与语境

权威参考来源


注:因“进牍”属历史词汇,现代汉语已罕用,其释义需依托古籍及专业辞书。以上内容综合传统典制文献与权威工具书,确保考据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进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解释

  1. 进奉书写材料
    指古代进献用于写字的木板或纸笺,多用于邀请他人赋诗作文。例如唐代杨炯《宴皇甫兵曹宅诗序》提到“抽毫进牍,皆请赋诗”,即通过呈递书写工具邀请宾客创作诗文。

  2. 进呈文书或表章
    指向上级或朝廷提交正式书面文件。如宋代苏舜钦《诣匦疏》中“谏官御史亦不闻进牍白见”,此处“进牍”即指呈递奏疏;清代梅曾亮《柏枧山房诗集自序》中“对客进牍”也体现了这一用法。

二、延伸背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唐代至清代文献中的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阿搂拜教抱头大哭逋留不悟锄耨春棹词话翠旃丁梢黩扎法门寺奉引奋亢附书告报耿邓供进红定剪短几臣记里堆精塙金门客禁卫军靳直寄信距脱矩坐抗魄馈问捞儿磊瑰不羁廉鄙莲心礼察慄缩柳翠麦稭盆子千古奇闻碛卤羣季曲射炮人间地狱赛过扫眉才子神鼎生拉硬扯舒愤书数宋学铁扒土灰屠牛坦亡徒万机温旨项城小番子闲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