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忘己的意思、忘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忘己的解释

(1).忘了自己,不感到自己的存在。指不识不知,顺乎自然的处世态度。《庄子·天地》:“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於天。”

(2).不主观,不自用。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二圣忘己,惟公是式,公亦无我,惟民是度。” 宋 苏轼 《拟殿试策问》:“朕虚心忘己,以来众言。”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忘己”是一个具有哲学深度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核心层面解析:

一、道家哲学中的自然境界

源自《庄子·天地》的经典论述:“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指通过忘却自我存在,达到与自然合一的超然状态。这种境界强调:

  1. 破除主客对立:消解“我”与外界的分界,进入物我两忘的状态。
  2. 顺应天道:如所述,表现为“不识不知”的处世态度,遵循自然规律而非人为造作。

二、儒家语境下的为政理念

宋代苏轼在《司马温公神道碑》中赋予新内涵:“二圣忘己,惟公是式”,此处特指:

  1. 去主观化决策:统治者需摒弃个人私欲,以客观标准治国(、3)。
  2. 以民为本:如提到的“惟民是度”,体现执政者将民众利益置于首位的思想。

现代引申义

部分现代辞书(如)扩展出“舍己为人”的伦理含义,但需注意这是基于传统哲学概念的延伸解读,并非原典直接定义。该用法强调超越个人利益,专注服务他人。

知识关联

建议结合《庄子》原文及苏轼政论文章,深入理解该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微妙差异。

网络扩展解释二

《忘己》是什么意思

《忘己》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忘记自己,专心为别人着想,毫无私心自私之意。它代表了一种高尚的品质,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和牺牲。

拆分部首和笔画

《忘己》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心」部,右边是「巳」部。其中「心」部表示内心思想和情感,「巳」部则是一个表示时间的字旁。

「心」部的笔画数为4,「巳」部的笔画数为3,所以整个成语的总笔画数为7。

来源

《忘己》最早出现在《庄子·天下篇》一书中,是庄子在反驳孟子关于仁爱之道的论述时引用的一个典故。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流传开来,成为用来形容修养高尚、关心他人的人的赞美之词。

繁体

《忘己》的繁体字为「忘巳」。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忘己》成语写作「亡巳」,其中「亡」是表示消失、失去的意思,与现代的「忘」有一定的区别。

例句

他总是忘己地为他人着想,是个真正的好人。

组词

忘恩负义、自私自利、无私奉献

近义词

舍己救人、利人利己、克己奉公

反义词

自私自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