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妇容的意思、妇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妇容的解释

旧时指妇女端庄柔顺的容态。为妇女四德之一。《礼记·昏义》:“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郑玄 注:“妇容,婉娩也。”《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盥浣尘秽,服饰鲜絜,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 宋 曾巩 《知处州青田县朱君夫人戴氏墓志铭》:“既老矣,女事不废,而妇容益恭,虽少者有不及也。”《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妇容……须要坐如鐘,立如松,卧如弓,动不轻狂,笑不露齿;总説一句,便是‘端庄’两个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妇容"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语境特色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妇女的仪容举止,属于传统礼教对女性行为规范的要求之一。根据文献记载,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周礼》"四德"体系,与妇德、妇言、妇功共同构成古代女性的德行标准。

从语义构成分析,"妇"指已婚女子,"容"包含容貌、仪态双重内涵。东汉班昭在《女诫》中明确阐释:"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盥浣尘秽,服饰鲜絜,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强调整洁端庄胜过外貌修饰的教化理念。

《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妇女的仪容举止",具体表现为衣着得体、举止合仪。明清时期的地方志显示,妇容标准延伸至"行不露足,踱不过寸"等行为细则,体现礼教制度化的特征。

现代语义层面,该词已褪去封建礼教色彩,多用于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标注其为历史词,建议在当代语境中使用时注意历史语境还原,避免价值判断的简单移植。

网络扩展解释

“妇容”是中国古代礼教中对女性仪容的要求,属于传统“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之一。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妇容指妇女端庄柔顺的仪容和整洁的外表。具体要求包括服饰整洁、仪态得体、举止文雅,体现对夫家和社会的尊重。

  2. 历史出处与经典阐释

    • 《礼记·昏义》最早提出“妇容”概念,与妇德、妇言、妇功并列,强调女性应具备的四种修养。
    • 《后汉书·列女传》进一步说明:“盥浣尘秽,服饰鲜絜,沐浴以时,身不垢辱”,即保持身体与衣物的清洁,按时梳洗,避免仪容邋遢。
  3. 具体要求

    • 服饰整洁:衣着需干净、色彩鲜亮,体现家庭秩序。
    • 仪态端庄:坐如钟、立如松,动作轻缓,笑不露齿(《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
    • 个人卫生:定期沐浴,保持身体洁净,避免因不修边幅而“辱没”夫家。
  4. 文化背景与争议
    妇容作为封建礼教的一部分,反映了古代对女性行为的规范,但现代视角下常被批评为压抑女性自由。例如,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虽强调妇容需“端庄”,但也透露出对刻板规范的反思。

  5. 与其他三德的关系

    • 妇德:品德贞顺
    • 妇言:言辞得体
    • 妇功:持家能力
      四德共同构成传统社会对女性的完整要求体系。

若需进一步了解四德的具体演变或历史案例,可参考《礼记》《后汉书》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汉典、查字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阿姆哈拉人编外惨惶禅床齱齵锄掊摧锋蹙竦打闹大学堂德元靛花青雕颓底根儿堕懈儿女情丰昌封夷复会赶熟好谋合情合理后进领袖活靶檟楛僭紊寄奉寖露窘绝就粮拒后鹿辇緑绨茫无涯际溟波鸣岐貊炙南雷逆行倒施佩珂乞留兀良轻欢黥配寝苫枕戈认过三水部傻敦敦瘦骨伶仃兽瓦疏糲愬冤速效肥料调风弄月贴息筒中布退财忘象得意五洲四海物宗崄塞